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大国工匠”陈焕升:雕刻有生命的琥珀作品

2016年09月28日 19: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陈焕升在接受媒体采访。上官云 摄
陈焕升在接受媒体采访。上官云 摄

  中新网抚顺9月28日电(上官云)上下翻飞的刻刀、迸飞的粉末碎屑……陈焕升一步步凝神在琥珀上雕出细腻的线条与构象。

  这已不知道是他雕刻的多少件琥珀作品。陈焕升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琥珀雕刻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青年玉雕艺术家,亦是抚顺市琥珀雕刻文化研发与保护中心首席设计师、工艺师。

陈焕升创作的琥珀雕刻作品。上官云 摄
陈焕升创作的琥珀雕刻作品。上官云 摄

  爱好:纳鞋底锥子雕出粉笔“玲珑宝塔”

  1980年,陈焕升出生于锦州义县农村。父亲是个木匠,他从小在农村长大。那时,父母希望他能多读书,可偏偏陈焕升对念书不感冒,而是特别喜欢画画、雕刻一些小玩意。

  “那会又没材料,又没工具,老太太纳鞋底的锥子就是最好的工具。”陈焕升把锥子尖磨平,拿根粉笔就鞥雕个玲珑宝塔,或者是“青龙宝剑”。

  渐渐地,在大人眼里,陈焕升变成了一个“魔怔”了的孩子:不爱学习,不爱跟同龄人玩,每天鼓捣雕刻,“小时候我还为此做过各类实验,尝试烧化过铅丝”。

  “我一直爱雕刻。真是雕到了关键之处,身边就是有成百上千的人转悠,我也看不到:琥珀软,要求力度掌控十分精确,跟大夫在大血管上动手术一样。”现在的陈焕升,都练出了一门“绝技”,“工作室内琥珀雕刻时粉沫横飞,我都能下意识闭眼躲开”。

陈焕升的获奖证书。上官云 摄
陈焕升的获奖证书。上官云 摄

  雕刻:“手艺人”的称呼最适合自己

  时间推移至1997年,在雕刻圈子已经小有名气的陈焕升来到沈阳学习深造,闲暇时间喜欢逛当地古玩市场。在那里,他第一次看到了琥珀原石。陈焕升用“一见钟情”来形容当时的感受。

  陈焕升迷上了琥珀雕刻,挣了钱之后就买琥珀原料,“那时年轻干活快,也不知道累,每天就是工作、学习,同龄人的娱乐活动几乎从来没有过”。

  印象中,陈焕升雕刻过最小的琥珀珠直径是10毫米,“这些珠子大多带有瑕疵,就得雕上花纹之类掩饰。盯着珠子时间太长,都会变成对眼”。

  “这个手艺得传下去。”这些年,陈焕升一直在忙:忙手艺传承,忙公益事业……一年中很少回家,“要是我自己,怎么都好说。我还得口传心授地带徒弟、有自己这一摊子事儿,总得负责任吧?就得蹦高干”。

  虽然有各种各样头衔,但陈焕升还是觉得“手艺人”这仨字儿最适合自己,“能把雕刻这个事儿变成职业,真是挺幸福”。

陈焕升在认真工作。上官云 摄
陈焕升在认真工作。上官云 摄

  工匠精神:坚守是最应该追求的

  “所谓琥珀雕刻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说白了,实际上是制作过程,比实物来说,更重要的是传承技艺。”陈焕升感慨地说道。

  提起“工匠精神”,陈焕升进而表示,当今社会,“工匠精神”实际上在各行各业都有,“如果能把自己领域内的工作搞好了,那么也是一种‘工匠精神’,不只是我们手艺人才这样“。

  “在我们这个领域内,我们就要把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延续好、保留下来,同时要有创新。”陈焕升觉得,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有趣、有益元素非常多,“我们可以用流行的很‘萌’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年轻人也能接受”。

  陈焕升说,总得来说,“坚守”在各个领域都太必要了,“定位好自己是个手艺人,工作就是要悦人悦己悦心,要把这个事儿坚持到底”。

陈焕升作品陈列展示橱窗一角。上官云 摄
陈焕升作品陈列展示橱窗一角。上官云 摄

  创新:从工艺发展到衍生品研制

  这些年,陈焕升一直在琢磨如何活化琥珀雕刻工艺,并尝试把玉雕、石雕的一些技术用到琥珀工艺品制作上,“比如俏色,我也用到了琥珀上,根据原料的不同纹理、颜色‘依材施艺’”。

  “像我们抚顺琥珀工艺,过去讲究雕刻第一步先要去掉原皮。我开始把外皮保留下来了,然后再去脏隐裂。这样雕出来的成品不仅好看,还带有原产地特征。”陈焕升解释道。

  “我也琢磨过怎么拓展非遗衍生品。”陈焕升一直考虑,把抚顺的煤精与琥珀结合起来,“比如做个玺印,以煤精为印台,琥珀雕成上面镶嵌的古兽。另外,做个‘启运珠’,一个直径12毫米的珠子由琥珀、螺丝等十个零件组成,又精致,寓意又吉利”。

  “什么样的工匠不会被淘汰?你就得会做机器人不会做得东西。”陈焕升颇有些得意地说道,“文化的魅力是吸引人的,我也希望借助发展琥珀产业,把抚顺推出去”。(完)

【编辑:卢岩】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