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外设计师“约会”什刹海 艺术更新老胡同

2016年09月29日 21:3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外设计师“约会”什刹海艺术更新老胡同
    在水车胡同24号院,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主持建筑师章明和张姿,重新规划了原有合院内的临建,随处可见花卉绿植,让胡同内一片生机盎然。 曾鼐 摄

  中新网北京9月29日电 (记者 曾鼐)金秋9月,北京什刹海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从咖啡馆到图书馆、从民宿到集成空间、从学堂到音乐厅等,9位来自中国不同地域的知名建筑师,将艺术与时尚融入北京胡同,便利民众生活。

  2016北京国际设计周正举行,“遇见什刹海”活动盛大开幕。位于北京区西城区的什刹海,毗邻北京城中轴线,是北京市历史文化保护区,也是京城仅存的几片原住居民区之一,保留了大量传统院落和街巷。

  拓展空间,是胡同生活最需要的。

  在护国寺西巷37号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李兴钢打造了“叠合院”的概念:在老四合院中嵌入了一个新小合院,用轻薄的钢网将两个空间分隔。这样在保留原有建筑现状尺度、限高的基础上,往地上和地下扩展,一种连续“叠层”的合院空间随之展开。

  据介绍,展览期间,院内将变身为咖啡厅,包含厨房、吧台、酒窖、会议、厅堂等,小小的“跨院”将提供相对独立安静的住宿环境。这种“住宿+公共(商业)空间”的模式,将为胡同的更新改造提供一种具有普适性的样板。

  章明,则想尽一切可能,为胡同每个空间涂上一抹绿色。在水车胡同24号院,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主持建筑师章明和张姿,重新规划了原有合院内的临建,以4组金属笼院重现胡同内院曾经搭建的印记,用钢索营造檐下雨的朦胧美。墙角、屋檐、房顶等,随处可见花卉绿植,让胡同内一片生机盎然。

  胡同文化,不仅代表着北京城独有的院落格局,更是一种邻里生活。丰富公共生活,也成为不少设计师的改造重点。

  在金奖胡同7号院,标准营造建筑事务所合伙人张轲提出了“胡同老人儿童之家”的概念。在室内,他置入了一个集约型的基础设施系统;庭院中,在提高原有条件的基础上增加了连廊,让“大杂院”内原有的院落空间变为老人儿童活动交流的社区公共场所。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刘克成,则让书香飘进了胡同。在他的设计中,金奖胡同5号院变身社区图书馆、孩子们的游戏天堂,还是一间民宿。展览中,透过镜中不同的折面,可以看到房屋内不同的角度,用一种独特的视角带领参观者体味什刹海。

  李亦农一直强调“融合”。作为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他用“融·合院”的概念,希望能引入公共活动空间,保留胡同生活的最大乐趣——融合亲情。在西枪厂胡同甲12号院内,他用一系列圆形空间充实了院子,不同尺度可以满足不同数量和不同年龄的使用者,引入社区公共设施,使院子融合了建筑功能、生活的乐趣与艺术。

  “希望用设计与艺术的力量,探索城市发展的新方式。”“遇见什刹海”总策划人彭礼孝说,选择更新改造的九个院子,最小的院子仅有60多平方米,最大的不过200多平方米,在数量上与整个什刹海地区成百上千的四合院相比,显得微不足道,但每个院子的概念方案都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彭礼孝说,什刹海可以说有北京最重要的一片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改造中要谨慎保留机理。

  他认为,胡同改造技术没有太大难题,但是在未来的社区管理和业态经营中,一定要避免同质化。

  “未来的业态规划和布置中,要平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说,有一些品牌很有创意和公益性,但没有太多经济利益的,或者一些公共文化设施,应该采取低租金等方式,让它长期存在;而有一些品牌,如餐饮等,可以用高租金的方式补贴到文化品牌中。“让公益的、文化的、商业的共存于一个空间中,才能实现共赢。”

  据悉,“遇见什刹海”将持续到10月7日,该活动由北京什刹海阜景街建设指挥部、北京天恒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天恒正宇投资发展有限公司、CBC(China Building Centre)共同主办。(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