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汉字表情包”走红内地社交网络 利弊之争引热议

2017年02月07日 16: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西安2月7日电 (张一辰 党田野)“现在的社交语言一日三变,最近又开始流行用单个汉字代替具体事物了。”西安市民樊冰说,前几天朋友告诉他,自己是坐着“尖”回来的,让他很费解。

  在社交网络上,可以快速、简洁表达观点的各种“表情包”一直深受年轻人的喜爱。近日,由汉字组成的“表情包”也开始在内地网络流行,年轻人根据汉字的外形,赋予其新的意义,如用“尖”字代表正在飞行的飞机,“点”字为一辆侧面停放的坦克,“丛”字则是海里的帆船。

  “我觉得这种汉字表情包很有意思,看上去既生动又有特色。”就读于西北工业大学的李念表示,汉字本来就是一种符号,与网络相结合可以使其更好地传播,他的很多外国朋友因此学到了不少汉字。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具有集形象、声音和意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初期的汉字系统字数不足,使文字的表述存在较大歧义。为完善表述的明确性,汉字不断增加字数并用词语表示单一的汉语意义,“信达雅”是则汉字词语的考量标准。

  近年来,随着中国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各种网络流行汉字层出不穷。如“囧”字本意为光明,却因外形像苦闷的人脸而被赋予“困窘”之意。“槑”原为繁体的“梅”字,却被形容人“呆头呆脑”。记者在网络上发现,像这样因外形而“走红”网络的汉字不在少数,部分网友在使用时并不深究其含义,只是认为其有趣。

  对西安某国企职工高洋而言,这种汉字的“新潮流”却让她感到无所适从。“每个汉字都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严谨的用法,并不是为了好玩就能随便用。”高洋说道。

  近年来,诸如“汉字听写大会”“汉语桥”“成语英雄”等电视节目在内地热播,意在令更多的人提升对文字的认知与掌握。同时,对汉字文化传承起到助推作用。

  陕西省社科院专家王晓勇认为,现在的年轻人在网络社交时,往往会为追求新潮和趣味而创造一些网络新词,部分网络新词不仅赋予汉字新的含义,使其具有时代活力,也对汉字在网络上的广泛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这种创造应在了解汉字文化的基础上,生搬硬套,牵强附会,只会造成汉字的使用混乱,产生负面效果。(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