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高三老师忆1977年参加高考:书都是从废品站拣的

2017年06月07日 10:24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 

徐老师在和学生交流。

  徐锦城临退休前,在佛山一中一口气带了四届的高三班。今年带完最后一届高三,他就要退休了。而当年他自己参加恢复高考后首次高考的细节依然历历在目。参加初考前的一天,他吃了一根油条、两个鸡蛋,最后数学科目真的考了满分。又比如当年统考,他和弟弟挤在10多人的旅社,住宿费是1.2元一晚,那可能是最早的“高考房”。一晃多年过去,高考房从当年的旅社变成星级酒店,油条和鸡蛋也变成学校、家长们精心炮制的营养餐。高考对于他今年所带的学生而言意义也变得截然不同——从当年改变命运的出路,变成升学的一个渠道和选择。

  文/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昕宇

  图/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宇杰

  “资深考生”班会传授应考经验

  在临考的前几天,佛山一中高三(17)的班主任找到徐锦城,让他给班上的学生上一节班会课,主题是“如何缓解高考前压力”。

  徐锦城说,他至今仍记得1977年10月21日那天,家在江苏淮安的他扛着一大袋粮食到村里的一个粮站。那一年他20岁,高中毕业已经5年了。1977年距1966年高考,足足中断了11年。

  那天,卸下粮食的徐锦城顺手拿了一份粮站内文化角的《新华日报》。徐锦城擦了下流到眼角的汗定睛一看,头版的显眼位置刊登了一则消息:从今年起恢复高考。

  徐锦城最开始不以为意。早几年也传过类似的新闻,但最后都不了了之。虽然临高中毕业时的一次统考中,徐锦城语文、俄语、政治六科总成绩排名第一,但最终他还是回到农村种地。下农地干活徐锦城也非常拼命,因为劳动表现出色,也有可能得到推荐上大学的机会。徐锦城力气大,扬起麦子来速度比别人快。但直到几年后,徐锦城才递补到当地的一所民办学校教书。

  再次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他的心里有点半信半疑。徐锦城交完粮食,挑着空箩筐,慢悠悠地回到家。晚饭时,他和家里人说起这个消息。想考大学的弟弟反应很平淡。直到一段时间后,乡里、人民公社分别开动员会,反复强调和传播这个消息,徐锦城才意识到,这一次,转机真的出现了。

徐锦城

  没有“三轮复习” 看的书都是从废品站拣的

  听着徐锦城分享的当年的经历,台下的学生神情格外认真。徐锦城所在的佛山一中,去年的一本上线率近90%,二本上线率超99%,是佛山当地知名的“学霸学校”。徐锦城所带的高三(17)班40名学生,都是通过中考选拔出的各初中的佼佼者。

  虽然都是学霸,但对于高考这场“战役”,学生们筹备已久,高三整整一年都在复习。高考“三轮复习”也是很多高中的常态:第一轮到春节前,第二轮到三月底。后两个月第三轮,力求做到百密而无一疏。

  而对于徐锦城来说,当年的那场考试有点让人猝不及防。10月底的动员会开完不久,就定下了11月下旬进行初考。时间紧,也没有复习资料。用徐锦城的话说,那一年的初考,纯粹靠的是之前在学校时打下的底子。

  幸运的是,徐锦城看了不少书。那些年他经常翻墙跳进村里的废品回收站,从里面选出自己喜欢看的书籍。在那个一度书本匮乏的年代,无疑是留下了一扇知识殿堂半掩的大门。

  在回收站里,徐锦城淘出不少宝藏。其中有一本《三国演义》,他和几个朋友实在喜欢,还手抄了一本。徐锦城的弟弟也和他一同参加考试,但弟弟底子没有那么好。徐锦城四处搜寻,才找到了一本上海教育出版社的《青年自学丛书》,包括数学(上、下)两册,晚上对着电灯泡,给弟弟开小灶。

  和学生如今全身心备考不同,那时候的复习只能是利用闲余的时间,因为白天公社里还安排了工作任务。在考试前一天徐锦城正在看书,大队长喊他把重300多斤的柴油机“挪个位置”。两人用肩膀扛着这个大机器走了一两公里路。

徐老师(后排右二)和同学的合影。

  “一根油条两个鸡蛋”到“高考营养

  昨天,佛山多个考场开放给考生踩点。不少考点外,有家长请假专程陪孩子去看考场。在一个考场外,高三考生彭同学的妈妈告诉记者,她已经整整一个学期坚持每天为孩子送饭,因为感觉孩子“营养不好太瘦了”。

  如今每年高考考点外,烈日下还有陪考的家长,虽然进不去考场,但家长称:“距离孩子近一点,感觉心安”。时光变幻,考题年年不同,但这种无言的支持和陪伴,似乎从来没有改变过。

  徐锦城回忆,当年熬夜备考,虽然做了一辈子农民的父亲很少过问,但复习到半夜,每逢两兄弟饥肠辘辘,父亲总会端来两碗清汤挂面。直到如今,徐锦城犹记得那碗面的温暖和味道。

  1977年高考初考当日,徐锦城和弟弟在小摊档上各吃了一根油条、两个鸡蛋,意为100分,结果徐锦城的数学真的考了100分满分。今年的高考,佛山也有不少学校在考前精心准备好彩头。

  和当年高考“一个人在战斗”不同,如今高考,背后有学校、供电、城管等多方面的精心配合。在饭堂里,高考餐的营养有严格搭配。不少学校还专门在备考期间在早餐中为高三学生增加鸡蛋,每周增加两次免费的甜品。

  志愿:当年考虑实际情况 如今遵循兴趣爱好

  初试顺利通过后,徐锦城本想报考南京师范学院或南京大学,但思来想去并考虑到家里的实际情况,最终决定先报中专。“那时候读书不仅不用学费,每个月还可以领到3元钱的零花钱。”而现在,徐锦城的学生更多考虑的是哪个一本的学校更好,哪个专业更符合个人兴趣。

  1980年2月,徐锦城毕业分配到一所初中,当了5年老师,他又在江苏教育学院上了大学。那一年的高考和徐锦城同一个班录取的30个同学,后来出了8个博士,至今还有好多人活跃在国内外高校的教育界。

  意义:从改变命运到“条条大道通罗马”

  “那一年的高考,彻底改变了我的命运。”徐锦城说,如果没有高考,自己的人生可能沿着另外的轨迹走下去。在徐锦城看来,时代不断进步,现在的学生和以前已经很不同了。“高考现在虽然重要,但也远不是当年那种‘一考定终身’的性质了。”

  “我们还能参加很多高校的自主招生。”徐锦城班上的同学小杨说,今年一中在高考前,就有四五名学生获得清华北大的自主招生初审通过名额,也有同学高二就决定出国。

  今年在佛山一中读高三的刘千芊,早在之前的艺考中拿到清华、央美、中国美术学院多家高校的预录取资格,只需达到一本分数线的75%的分数,就可以顺利进入这些知名高校就读。“高考对于我们而言,是一种人生经历吧,都要历练过一次才算圆满。”刘千芊说。

  他用诗词教数学的“网红老师”

  在佛山一中执教的14年,徐锦城带过8届高三的班级。徐锦城即将退休,退休前他连续带了四年的高三班。

  在他带的8届高三班中,他每带一届就会告诉学生:“你们是我带过最好的一届高三”。在和学生初见面时,他会说“我是学校里最差劲的数学老师”。徐锦城笑称,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自创的“智慧守恒定律”——老师太聪明,学生就会笨,而老师笨一点学生们才会聪明,这叫做“师愚而生行”。

  刚听到这一番话不免紧张,但同学们后来发现他是“最好的”数学老师。去年高考,徐锦城所带的高三(1)班,因为挂出“数学课还是要听的,万一哪天听懂了呢?”的口号,在当年的高考班中成为“网红”。

  据学生们评价,徐老师不仅数学好,语文也棒。“老师会起很多有诗意的名字,比如解题涉及的等距中线,他会说这一公式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命名为‘陈子昂定律’。”班上学生称,文科生本来对诗词比较敏感,每次解题用到这一公式时就会想起“陈子昂定律”,公式和解题步骤就浮现,对数学课的兴趣也提了上去。

  “学科多、题海战术是时下中学的通病,我则反潮流。”这位经历过40年前考试的老师笑称,在他的课堂上学生或多或少能感受到数学哲学、人文关怀和各科糅合,从而数学课不再沉闷。

  师说:

  “那一年的高考,彻底改变了我的命运。

  高考现在虽然重要,但也远不是当年那种‘一考定终身’的性质了。”

  学生说:

  “高考对于我们而言,是一种人生经历吧,都要历练过一次才算圆满。”

【编辑:孙静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