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小密圈带起知识变现高潮 或成知识付费又一风口

2017年06月22日 09:23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 

  科技观察

  如果说,这一波知识变现风口早期的若干产品,养了很多“猪”,但薅的羊毛少,小密圈则未免猪少羊毛多,但长期可薅的也相对有限。

  最近小密圈很火,带起了知识变现的又一波高潮。在“知识付费”一周年的当下,小密圈会不会成为“知识付费”又一个风口?

  知识有价是个常识,但常识不一定总能成为现实,特别是在互联网诞生后以免费著称的当下。2015年以来这一波知识变现的风口,各家的解决方案各有千秋,但在解决旧问题的同时,必然会产生新的问题。如今火热的“小密圈”在这一波知识变现风口中算是后来者,既有老问题,又有一些新问题。

  首先从生产和传播知识的机制来讲,这既是老问题,也是新问题。从传统知识建制到PC端互联网,再到移动互联网,这都是呈碎片化递进的。碎片容易生产,覆盖面广,而且容易启动市场,因此,很自然地,这一波知识变现风口早期的几个产品,如豆瓣、蜻蜓FM、分答等,都是碎片化的。但同时,这也会带来噪音的问题,需要信息过滤机制。

  其次,相应付费也是碎片化的。这比之过去免费模式,当然是巨大的进步。但对于绝大多数内容生产者,这些金额并不足以支持将其作为主业。而仅仅作为副业,新鲜劲过去之后,质量就很难保证了。但如果只是简单地提高碎片知识的价格,从而导致性价比不对等,只会赶走用户。因此,变现不只是下游的销售机制,也决定着上游的生产机制。

  小密圈在这两方面都大大地提高了门槛,其相对较高的收费,是对生产者的筛选,也是对内容的打包。小密圈开张以来的火爆,说明这个方向是对的。但小密圈挖得够深,越过临界点了么?这方面仍然存疑。

  诸如小密圈这样的封闭小圈子,其质量的提升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数量为代价的。其在屏蔽噪音的同时,也屏蔽了乐音。但小密圈提高群人数的上限,高于微信的500人。但可以想见,你的“小密圈”到一定人数,同样会出现噪音问题。

  而且,在质量方面,尽管重赏之下必有“智”夫,但实际上个人很难长期稳定产出高质量的知识,这也是个人参与“知识付费”运营的通病。

  因此,某种程度上,小密圈可能也是“知识付费”这一波风口的顶峰了。就像台风虽然猛烈,但也不能改变地质结构。

  互联网迄今为止成功的商业模式,大都可以归入周鸿祎总结的“羊毛出在猪身上”,即互联网边际成本趋近于零,因而可以支撑海量的免费用户,再以免费用户构建的情境支撑少数(相对免费用户,其绝对数量相当可观)付费用户。如果说,这一波知识变现风口早期的若干产品,养了很多“猪”,但薅的羊毛少,小密圈则未免猪少羊毛多,但长期可薅的也相对有限。

  要突破碎片化这一“拦路虎”,恐怕不是“互联网知识产业”所能解决的。首先,苹果开创的移动互联网模式,提升用户界面的体验,就是以碎片化为代价的。其次,在工业时代,生产者决定消费者的高度,而互联网时代则反之。

  而当今,绝大多数用户仍然是工业时代的“旧人”,被动地受教育,如今被投喂各种知识碎片,还没学会主动去学习。这说明,互联网时代的用户也是需要去“培训”的,而这需要时间。只有将碎片化的知识整合为指导实践的知识流,“知识付费”的脚步才能走得更远。

  □人造天堂(独立研究员)

【编辑:姜贞宇】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