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女大学生众筹拍纪录片 记录家乡风情生活点滴

2017年07月27日 11:21 来源:山西晚报 参与互动 

微电影《村逝》剧照。

  “我是大学生郭义瑜,临汾吉县人。今年7月,我打算创作电影纪录片《村逝》,由于在学生阶段资金有限,所以发起众筹,希望得到帮助!”最近在网上,吉县籍大学生郭义瑜通过“轻松筹”平台筹款1万余元,想用镜头记录自己家乡的美丽风光、风土人情。

  郭义瑜今年20岁,是四川师范大学大二学生。虽然远在千里之外求学,但在郭义瑜眼里,这片黄土地才是她的根。现在,郭义瑜正利用暑假在家乡拍片,这也是她拍的第二部“电影”。7月25日,记者联系到郭义瑜,和她聊了一些其记录家乡的想法。

  侯家村,我的根在这里

  郭义瑜,文静、漂亮,出生在黄河边上的吉县文城乡柏树村的自然村侯家村。

  一直在城里上学的郭义瑜,只有寒暑假才能回来看望爷爷、奶奶。回来后,村里的老人总问她:“丑丑(郭义瑜乳名),外面好,还是咱这土窑窑(窑洞)好哇?”郭义瑜总是回答:“村里好!”老人们哈哈笑道:“肯定是外面好,傻孩子,咱这儿啥也没有……”但是,现在已经考上四川师范大学编导专业的郭义瑜更想说:“无论外面的生活多么丰富多彩,这里是我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这里才是我的根,无论我走到哪里,这里都是我日夜思念的家。”

  大一寒假,学校让每个同学拍一个寒假作业。郭义瑜当时就想起了自己的老家,于是就向导师报了《村逝》这个题目。“我当时没有拍摄器材,就借了一台单反相机,拍了一个寒假。”郭义瑜说,她拿着相机来到村里89岁的郭奶奶家,她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小脚老太太,跟着大儿子一家住。见郭义瑜要给她拍照,郭奶奶的第一反应是:“我可没钱给你,这里有两个鸡蛋,你拿上。”郭奶奶拄着拐杖,努力地站得很正式。郭义瑜赶紧说:“不要钱,就想给您和咱村里的老人都拍个照,随后给您把照片送过来。”

  郭奶奶14岁就嫁到这个村,进县城的次数屈指可数,几乎一辈子就在村里。就这样,老太太拄着拐杖在自家窑洞前拍了一张照片。遗憾的是,第二年,郭义瑜再次放假回家,拿着洗好的照片给郭奶奶送来时,老人已经去世,这可能是老人留下的最后一张照片。

  大年初二,按照村里习俗,家家都要上坟,郭义瑜早早就把相机架在了村口。“这时候,我拍到的不只是村里的留守老人,还有更多我曾经熟悉的面孔,一些在城里居住的人陆续回来。”郭义瑜说,一些老人上完坟就三五成群地坐在村口的老槐树下聊天,一些从城里回来的游子们,总要在村口停下车来逗留片刻,给村里的长辈们发香烟、唠家常。

郭义瑜(左五)在拍摄间隙和村民合影。

  侯家村,相聚后的失落

  “记忆中的家乡是热闹、绚丽的。小时候总与伙伴们相约在村口的大槐树下跳房子、打沙包……”郭义瑜说,慢慢地,儿时的小伙伴们上学的上学,打工的打工,好几年都见不上一面;村里的老人们也越来越少。原本村里有51户人家,但是,现在常住在村里的只有16位老人,平均年龄68岁。用老人们的话说,如今的农村,老的越来越老,小的越大越跑(外出打工),往昔充满欢声笑语的村落,如今只留下宁静与安详。过年的时候,在外工作和学习的游子都回到村里相聚。“过完年,该忙的都去忙了,该走的全走了,村里大多只剩下空巢老人。我感觉到很失落,于是更下决心用镜头记录这种感受。”

  过了初一,外嫁的女儿带着女婿和外孙、外孙女都要回娘家走亲戚了。这一天,村里的许多老人凌晨4点多就起床了,张罗饭菜、打扫院子。

  “我爷爷奶奶也是早早把家务干完,把饭做好,就等着姑姑一家到来。”郭义瑜说,奶奶从早上起来就一直念叨着,从姑姑一家起身后,就一会儿一个电话地叮嘱路上要慢一点儿。提前很长时间,老两口就去村口迎接了。“我拿着相机,跟着爷爷奶奶去村口等。西北风刺骨,爷爷在路边捡了玉米秆点燃给我取暖。”郭义瑜说,村里的冬天比城里冷许多,要是下雪了,黑色的柏油路会在白雪皑皑的山间穿过,犹如一条黑色的带子系在山腰。郭义瑜和爷爷奶奶在村口的制高点等了一个多小时,终于看到姑姑家的小轿车。这时候,老两口显得格外激动。“也不知道他们饿不饿,赶紧给你爸打电话,再加一把火……”奶奶督促着郭义瑜。

  因为是山路,从山梁上看见车,到车开过来,还得20分钟,但是奶奶已经让郭义瑜打了3个电话,强调吃饭的事情。终于见到女儿一家,奶奶不停地招呼着。姑姑给奶奶买了一件毛衣,可是奶奶埋怨着说衣服多呢,花钱干啥?但是郭义瑜能看出,奶奶特别高兴。

  住了一天,姑姑一家要走了。老两口准备了好多鸡蛋、土豆、西红柿酱,叮嘱到家后要打个电话报平安,在村口一直到看不到女儿的车才往回走。“我从镜头里清晰地看到,爷爷扭过头擦泪,尽管他装得特别坚强,这个镜头我还是拍到了。”郭义瑜说。

  侯家村,我还有个梦想

  一个寒假很快就要过去了,郭义瑜带着自己拍摄的素材回了学校。

  短暂的相聚后,离别、泪水、反复叮咛再次在村口上演;通过后车窗,看着爷爷奶奶越来越远的身影,郭义瑜的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特别不是滋味。

  “从小我就有一个记者梦,所以上大学,选择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我们班,有许多同学利用寒暑假生活领略大好河山,增长见识;但对于我来说,我的家乡给了我更广阔的天地和创作的灵感。我希望,让这种朴实的生活方式不断地影响我,时刻提醒我什么叫脚踏实地。”郭义瑜说,“我告诉乡亲们,我想用专业所学为家乡做些事儿,也许只是毫无技术含量的一张照片,至少可以让后代知道祖辈们是怎样在这里守候的。”

  拍摄期间,村子里有一位老人离去,让她思绪万千,感叹颇多。这十多位老人还能在这个古老的村落坚守多久?当他们百年之后,这个小村落会变成什么样子?郭义瑜说,也许是自己太敏感或太多虑。现在,她只想用年轻的心爱她、记录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发现值得她记录的远远不止这些。

  “《村逝》这个只有19分钟的‘微电影’在网络和微信平台上推出后,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也勾起了许多人的思乡情结,许多游子纷纷放下手头的事情,专程回家看望父母。”郭义瑜说,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不断出台,这个村落今后会有更多的人坚守;会有更多的年轻人回来创业;村口的一幕幕送别会变成等候和盼望……

  今年7月初,郭义瑜带着从网上筹到的10900元又踏上了归途。这个暑假,她还要用镜头记录家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以及留守老人的生活点滴。郭义瑜领着几名少年,组成了一个“剧组”,一起做起了电影梦。“也许多年以后,我还要带着相机、摄像机再次踏上故土。”郭义瑜说。(本报记者 刘江 通讯员 郝海军 实习生 张静怡)

【编辑:陈海峰】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