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华慈孝文化节:专家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建言

2017年09月07日 21: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华慈孝文化节:专家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建言
    “一带一路”背景下跨文化交流的策略研究对话沙龙。 王刚 摄

  中新网杭州9月7日电(见习记者 宋唯岚)近年,随着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愿景,中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贸易交流也迎来了重大机遇。此背景下,中国如何更好与各国之间进行跨文化交流,成为颇为引人关注的问题。

  7日,“一带一路”与中华文化高峰论坛在浙江杭州举行。在论坛的“一带一路”背景下跨文化交流的策略研究对话沙龙中,多位专家纷纷建言献策,探讨在“一带一路”愿景下,各国之间跨文化交流的秘诀。

  “谦虚谨慎”是众多专家强调的关键词之一。

  如中国文化书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王守常便提出,“在当前中国经济高度发展的过程中,面对外来文化的时候,必须要谦虚谨慎。”

  在历史的长河中,众多古文明都逐渐衰落,只有中华文化一直被延续传承。究其原因,王守常认为,除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字所传达的历史和价值观念一直没有改变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化中“各美其美”(指每个文化和民族都有其优秀的文化传统)、“美人之美”(指要欣赏对方的文化)、“美美与共”(指互相欣赏,才能形成大同)等概念强调文化的多元化和差异化。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没有办法发展,而中华文化正是因为“百花齐放”,才能不断发展和延续。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秘书长苗绿也表达了类似看法。其认为,在面对外来文化谦虚谨慎的同时,中华文化的走出去也要做到这四个字,千万不能“二元对立”,“未来人类的走向一定是融合包容的,中国也是从融合包容的角度提出了‘一带一路’。”

  然而,在强调文化融合的同时,自然也应“不失本心”。世界宗教研究所当代宗教研究室主任陈进国便是强调了“把握中华文化的主体性”。

  陈进国认为,在传播中华文化的同时,要有文化自觉意识,强调中华文化。而中华文化在海外扎根,一定要让本地人办本地事。如中国政府可在“一带一路”愿景推进过程中,推动汉语更广泛传播,使更多人学习中国语言文化,再用他们自己的方式传播中国文化。

  “我曾看到印度人用他们的舞蹈和音乐唱《茉莉花》,还有另一个地方,一个移民小孩跟另一个移民小孩唱《小苹果》。通过两个小小的案例,让我感觉中华文化要在海外扎根,一定要让本地人办本地事。”陈进国举例。

  浙江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促进会秘书长张建伟也表示,“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华文化从“传播”到“交流”、再到“输出”,证实着中华民族的日益强大。但与此同时,“一带一路”推进中各国交流日益频繁,中华文化走出去要加强掌控和教育。

  “好的文化自然要加强传播,但对于文化中的‘糟粕’,要避免其对国外造成的冲击。”张建伟如是说道。

  据悉,此次对话沙龙是中华慈孝文化节的系列活动之一。中华慈孝文化节由杭州灵隐寺、中国新闻社、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及杭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主办,由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杭州灵隐寺承办,并得到浙江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浙江中华文化学院、浙江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促进会、旺旺中时媒体集团、香港商报浙江办事处的大力支持。(完)

【编辑:姜贞宇】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