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目前出土最大的漆翣保护修复工作基本完成

2018年08月31日 15:5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成都8月31日电 (岳依桐 段正阳)记者31日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获悉,历经12载,对2006年四川蒲江飞龙村船棺墓出土漆翣(sha)的保护修复工作已基本完成。

图为漆翣。钟欣 摄
图为漆翣。钟欣 摄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馆员杨弢介绍,这件漆翣的年代为战国晚期,距今2200年至2300年之间,长度达2.08米。发掘之初,考古人员根据形状推测其可能是船棺中的“船桨”,所以称之为“桨形器”。经保护修复后的考证研究,该器物应为丧葬祭祀中的礼器——翣,目前中国仅出土10件漆翣,而飞龙村船棺墓出土的这件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且尺寸最大的。

  《小尔雅•广服》云“大扇谓之翣”,这种古代仪仗中使用的长柄大扇被称为“扇翣”,又可称为障扇或掌扇,是一种典型的礼器之扇。而丧葬仪式中用翣的制度开始于周代,是一种标志贵族身份的礼仪性丧葬器物,多为铜翣。进入东周以后,铜翣制度逐渐衰落,漆翣等其他材质的翣开始出现。

图为漆翣。 钟欣 摄
图为漆翣。 钟欣 摄

  杨弢介绍,漆翣作为饱水漆木器,其保护修复工作十分复杂且周期漫长。首先要进行清洗、脱盐和饱水保存,再用目前最为成熟的饱水竹木漆器保护技术——复合乙二醛法进行进行加固、脱水处理,一系列保护工作完成后才可以进行修复。“这件漆翣仅脱水工作便耗费了3年时间。”

  “此漆翣是目前四川地区出土的唯一一件可以确定为反映古蜀丧葬礼仪的礼器,意义重大。”虽然保护修复工作耗时很长,但杨弢却认为十分值得。他告诉记者,目前考古学界对古蜀文明丧葬礼仪的了解尚不全面,仅知道古蜀开明王朝时期广泛存在船棺葬的习俗,但对于出殡过程等丧葬礼仪,其认识仍然处于空白阶段。漆翣保护修复工作的完成,为考古人员研究古蜀文明丧葬礼仪提供了宝贵的实物材料。(完)

【编辑:张楷欣】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