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何占豪:民歌和地方戏曲是“宝藏” 要用现代音乐技巧来开采

2019年01月22日 10:27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吴钰

  今年是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问世60周年,作曲者之一、已是耄耋之年的何占豪仍在孜孜不倦力求创新,日前一曲以群体古筝加钢琴的新版《梁祝》在上海亮相。《梁祝》的经典地位和脍炙人口,充分表明“老百姓听得懂的音乐才是好音乐”。对此,何占豪说,青年作曲家要好好珍惜中国民间音乐“宝藏”,“向民歌和地方戏曲学习音乐语言,就一定能取得更高成就”。

  《梁祝》有了民乐新版本

  日前亮相的群体古筝加钢琴版《梁祝》,配器版本十分出奇。民乐的发展,早已不是大齐奏的水准,民族大型管弦乐队协奏都不在话下,为何要以单一乐器来替代乐队呢?原来,作曲家考虑的不仅是上海等一线城市的需求,还有传统音乐在全国各地的传播与发展。不仅是《梁祝》,何占豪近年先后将《临安遗恨》《东渡》《西楚霸王》等多部协奏曲作品中的配器声部,以古筝乐队的形式改写。群体古筝的演奏形式,可以因地制宜地普及具有现代交响功能的音乐,同时开阔下一代民乐工作者的眼界。

  在中国所有民族乐器中,不少专家认为古筝最有希望进入世界乐器的行列:右手的摇指可以气贯长虹、激励人心,又能缠绵柔美、情韵无穷;左手的按揉,能展现钢琴没有的细腻深情。不过,由于古筝仍是五声乐器,以按音弥补七声音阶中“缺席”的半音时,节奏一快就容易出现音准问题;转调时现场临时移码,也会分散观众注意力。对听惯了交响乐的挑剔观众来说,以群体古筝和交响乐队演绎同一曲目,能否达到同样专业的要求?该版本其实对民乐演奏家提出了更难的考验。

  用好宝贵的民歌戏曲资源

  因创作《梁祝》而以作曲家身份为世人熟知,何占豪戏言自己也是从小提琴演奏“半路出家”。在他看来,民乐未来发展,需要更多发掘演奏家的力量。肖邦、帕格尼尼、阿炳等音乐家,都根据本人熟悉的器乐创作乐曲,推动本国音乐进入世界艺术之林。中国民族乐器具有独特的音乐语言,作曲家在从西方音乐“移植”技术时,未必深刻了解每一种民族器乐作品演奏的经验方法。

  为何现如今演奏的很多民乐作品,都还是上世纪60年代大学生的创作?一方面是不少民乐演奏家对和声、曲式等音乐知识的储备不足以支撑创作;另一方面,“海归派”作曲家缺乏传统民乐基础,也导致作品无法在群众中生根开花。“传统民歌和地方戏曲是‘金山银山’,演奏家、作曲家用先进的现代音乐技巧来开采,才能让创作从‘高原’走向‘高峰’。”何占豪说。“如饥似渴地学习先进音乐技术本来是好事,但西方观点、技术都照抄过来,生搬硬套写民乐作品肯定是行不通的。”

  从音乐写作技巧、乐器制造等方面,欧洲的古典音乐体系仍值得学习。而中国也应有民族文化自信,保持民族音乐的特色。他认为,青年一代作曲家如果静下心来,好好学中国民间音乐语言,未来成就不可限量。

【编辑:邢天然】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