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造血”村落留得乡愁 浙江磐安安文造美丽乡村新样板

2015年09月16日 13:1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造血”村落留得乡愁浙江磐安安文造美丽乡村新样板
安文镇的古民居。 王逸飞 摄

  中新网金华9月16日电(王逸飞 胡旭明)深褐色的木板楼历经百年已显斑驳,写满岁月的黄泥墙在隔壁依然矗立,几把农叉、土扫帚竖在墙边,三两只土鸡在门前“悠闲”踱步……每每假日,游客纷至沓来,将似曾相识的“旧景”收入照片,将埋藏多年的记忆翻出回味。

  这是浙江磐安安文镇众多古村落的一角。磐安县因山地众多、平均海拔高而被称为“浙江的西藏”,由于地理环境影响,这里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赛跑中一度落后。而年初浙江对包括磐安在内的26县实行“摘帽”、不再考核GDP,转而考核生态保护、居民增收等后,包括传统村落在内,这片土地上的发展新活力开始被激发。

  安文是磐安第一大镇。为带动农村发展,安文镇将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作为了发展重要命题。一手抓古村落保护,一手抓村落改建开发,共留美丽乡愁,如今的安文正在绘就一副“村村是景,处处成诗”的画卷。

  在安文看来,保护、开发传统村落,打造“美丽乡村”,并不仅仅是“乡愁”需要,更重要是这背后联系的“民生”。

  乡愁记忆:百年村居续历史文脉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世人多难晓喻,宋代诗人陆游的千古名句,正是在安文镇所写。

  这是一座千年古镇。安文早在唐代即享有盛名,唐末广明之乱时,因完好地保存了东阳一邑之文书典籍,未被兵乱所毁,安文之名由此而起,寓“平安昌文”之意。

  这是一座内秀小镇。历史的厚重赋予了它足够的秀美与震撼。这里溪水环绕,青山作伴,境内众多传统民居,历经百年沧桑,小至一方石阶,都记录着安文乃至磐安的文脉,养在深闺待人识。

  安文镇中心向东,两侧车窗外掠过苍翠群山,弥漫着草木泥土味道的空气愈发让人神清气爽,忍不住贪婪的多呼吸两口。车辆驶出十余公里,顺着同行人所指的方向,一片古朴民房跃然眼前。

  “其林如墨,画墨为林”——墨林村,被称为“东方峡湾第一村”。这里民风淳朴,传统民居保存众多,村落传统建筑连片分布,多为明、清、民国时期建筑,婺州山地风格,尤其这里的8座传统四合院式建筑,历史最久者已超500年,具有较高保护价值。

  沿着历经沧桑却依然平坦石板路进入村子,巷子两侧是写满乡村记忆的黄泥墙和青石板,这里自成荫凉。走过有着800年历史的红豆杉树,掠入眼前的是一池碧水,和一座三合院式古老建筑。

  “这里是义和堂,建造于明代,有516平米,由正屋、厢房、门楼、天井组成,已经有500余年历史。”墨林村村支部书记郑旭阳告诉记者。

  青灰瓦片,褐色门窗,这里的每一缕雕刻,向后人诉说着前世工艺的精湛,每一根木桩,在岁月斑斓下已褪去曾经的光鲜润泽。如今,原本可住20余户的三合院内,只剩五六户人家。老人三两坐在门前板凳,膝下几只家猫睡眼惺忪,给人以无限悠然。

  在墨林村,像义合堂这样的古老建筑还有很多:建于嘉庆年间的厅门堂民居、建于清代的兴隆庙、建于光绪年间的永德廊桥、以及电视剧《生死线》的取景地上新屋民居……

  73岁的陈翠琴老人,在老房子里生活了一辈子。她笑言:“家里也建了新房,但还是这里住着舒服。”

  郑旭阳说,这些民居的工艺水平都是极高的,像屋檐下的手工狮子雕刻,村里也曾找人修复、新建,但却再也无法如从前般传神。这也从侧面证明着它们的存在价值。

  在他看来,如今这些古民居能够较好的留存下来,与政府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密切相关。“8座民居我们全部维护一次下来,村里就要出四五百万,这也是村里最大的开支,而政府的补贴、参与,大大缓解了我们的压力。”郑旭阳说。

  今年,为保护镇内传统民居建筑,安文镇专门安排了专项资金用于文化建筑的保护修复等工作。“新农村建设不能拼命造新房,许多传统村落的消失导致了乡愁无处安放。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我们必须保证文化不能丢、文脉不能断!”安文镇镇长陈一波说。

  正如他的决心,目前安文镇已全面启动古村落保护工作。在安文看来,这是安文的历史珍宝,更是未来乡村游发展的“富矿”。

  山水传情:村落开发塑“内外兼修”

  不可否认,在各地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有着迫切改变自身现状的需求。而如何将乡村发展与农民生活条件改善有机结合,也是安文镇为打造美丽乡村而着重思考的命题。

  陈一波表示:“一方面古村落的保护,另一方面是乡村的开发,都要注重农民意愿与今后发展相联系,融入经营理念,让乡村成为老百姓创业的资本。”

  如其所说,在安文正有越来越多村落,通过村庄改造开发站在了新的发展风口上。

  羊山头村,一个位于群山之中,曾是一片青瓦旧房的传统村落,总人口375人。这里地势险要,四面环山,海拔在520米以上。随着近两年村庄改造的进行,原来黯淡无光的村庄已成为磐安县的“后花园”。

  “此地风光三吴无”。沿着九曲回肠的山路一路往上,映入眼帘的是20余幢统一设计和外部装修的徽派民居新房。这里,每座三层民房都像一座山间别墅,雕花的木门栏栅,房前雅致的花坛绿化,窗上挂的中国结展示着村民生活的红火……

  除民居外,羊山头村还修起了文化长廊、广场、礼堂等基础设施。驻村干部陈德兴说:“村子在改造过程中,正努力突出自己的村庄文化——羊文化。未来这里的建筑、基础设施、宣传标语等,都会体现‘羊’元素。”

  据介绍,羊山头村附近的羊头岩,传说正是羊神下凡在此石化形成,羊山头村自古尊奉羊神为山皇大帝,由此也形成了独特的羊文化,此前村里更是户户养羊,是磐安村落中颇具特色的“羊村”。

  围绕“羊”的文章,安文镇和羊山头村还在旅游开发中做出了自己的特色。在羊坑岭古道、羊头岩等景点基础上,目前羊山头村正打造面积220亩的青青草原,作为游客和山羊互动的主要景点。在这里,游客可以喂食山羊,感受滑草,享用药膳等。

  “打造羊文化背后,我们也是想让人们学习羊的踏实勤恳,以及跪乳感恩的孝道精神。”陈德兴说。

  羊山头并非个例。在安文镇小岭村,历史上,著名诗人陆游曾游居此地,该村附近的车慈岭,因陆游曾用独轮车推着母亲经过此地,在此赏景休息,也被称为陆游古道。如今,陆游文化的因子正在重新挖掘,并融入到小岭村美丽乡村建设中。

  中药文化、禅修文化、农耕文化……在安文,村落正在成为文化的宝藏,吸引着外来人,也富裕着村中民。

  “不论是新农村建设,还是美丽乡村建设,不能千篇一律,只有本土化,才有特色。我们也要重视农村建设中的历史和文化传承,才能在发力乡村旅游、绿色经济的路上,为以后的经营打下基础。”陈一波说。

  活力乡村:青年创业促美丽升级

  昔日穷旧面貌的乡村日益换上新颜,城里游客越来越多的前往城郊,寻找记忆。而这片土地天翻地覆的变化,也吸引着越来越多年轻人回到农村,为美丽乡村再添“脂粉”。

  1984年出生的陈强是温州大学毕业生,学会计的他毕业后曾至俄罗斯从事贸易生意,而在2011年,他却回到了安文,回到了自己成长的农村,从做山庄开始,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长大了,还是想为家里做点贡献。”陈强说,村里有山有水,又有许多古建筑,正在大力发展旅游,来的人也越来越多,现在他的六合山庄每到周末就会爆满。

  如今,已决定扎根农村创业的陈强又把目光投在了休闲农业观光园上。“现在现代农业、观光农业是非常有前景的,我的园区计划面积300亩,种植些蔬菜、水果,一方面发展农业观光休闲游,吸引人气,另一方面结合电商等打造绿色食品品牌。”陈强说,他希望自己能够做成本地最好的现代农业基地。

  无独有偶,磐安青年黄震也将事业放在了安文的乡村。此前从事运输生意的黄震,在小小的石蛙身上看到了商机。两年前,黄震在安文镇胡村的山水之间,觅得了14亩土地,办起了石蛙养殖场。

  “石蛙对于环境、水质的要求非常高,现在安文镇美丽乡村搞得很好,这里环境适宜,距离城区又近,有着天时地利。”黄震说,目前他的石蛙已经打入金华、义务、丽水等市场,收益非常可观。

  大量农村青年返乡创业,在安文镇已经成为新的趋势。在这些创客看来,他们之所以回归田园创业,一是因为新农村建设改善了农村环境,让山水重新成为最宝贵的资源要素,再者也离不开地方政府对于农村创业项目的支持。

  陈强说:“在项目审批中,镇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亲自上门办公,还为项目提供土地补贴,农业技术指导等,让我们得以安心创业。”黄震则表示:“不仅有补贴和技术支持,镇领导亲自跟我说,有什么事情就直接找他,说实话很多事情我们不懂,的确需要政府帮助,在这点上我很感动。”

  此外,美丽乡村的打造也在提升着农民自身的创业热情。目前,依托良好的政策支持与农村环境,安文农民已创立家庭农场12家。安文还通过实施收入倍增行动计划,发展壮大来料加工业,提升部分低收入农民的家庭收入……

  浙江省长李强此前对美丽乡村建设曾要求,“要不断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着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普遍较快增长,壮大农民创业队伍,提高农民就业层次……”而在处于最基层的安文,这样的期冀正变为现实。

  “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的改善,这就是民生。改善民生,这就是政府的责任与义务。”陈一波如是说。(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