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浙江云和试水空闲农房跨村流转 唤醒乡村沉睡资源

2015年11月26日 18:3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浙江云和试水空闲农房跨村流转唤醒乡村沉睡资源
云和湖水域千顷,波光潋滟 奚金燕 摄
正在建设中的云栖木屋 奚金燕 摄
从云栖木屋餐厅向外远眺,尽揽湖光山色 奚金燕 摄
从云栖木屋餐厅向外远眺,尽揽湖光山色 奚金燕 摄

  中新网丽水11月26日电(记者 奚金燕)乡村,作为社会的基因,在春去秋来的时令流转间,无言地传承着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然而随着年轻劳动力的转移,面对着不断荒芜的田野,不断倒塌的房屋,人们所牵扰的不再是“乡愁”,而是“愁乡”。

  趁势乡村旅游方兴未艾,今年以来,浙江云和试水空闲农房跨村流转,努力打通“农民进城谋生”与“市民进村养生”双渠道,将“青山绿水、田园野趣”这些农村的“沉睡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积极探索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之路。

  昔日荒芜山村逆袭诗意栖居地

  十一月的清晨,秋雨初歇,由云和县城驱车向南,一路上树影参差,流水潺潺,至多二十分钟就到了闻名瓯江流域的船帮古镇——赤石。坐拥云和湖最美地段,背靠“中国马尔代夫”——云曼酒店,赤石村近段时间来可谓是人气高涨。

  云和湖水域千顷,波光潋滟,波光、云影、舟船、群山共同勾勒出了一幅飘逸的水墨画。看中这里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杭州宋城集团斥巨资在云和湖上造起了云曼酒店,17间360度全湖景客房被人称为“中国的马尔代夫”,吸引了游客慕名而来。

  为更好地建设云和湖,2014年,赤石乡瞅准时机,以景区规划建设提升为内容,新建了木制休闲长廊、休憩广场、月洞亭、农耕园、烧烤中心等项目,并投资1000多万元在赤石村建设了“云栖木屋”民宿项目,十多栋独立的小木屋,一一散落在山间,成为了冬日里一抹亮眼的风景。

  亲眼目睹了家乡的美丽转身,原赤石村村民练巧忠不禁有些心潮澎湃。年过四十的他在外打拼多年,如今已经是一家木玩企业的老总。对于故乡,练巧忠一直有着化不开的乡愁情结,他希望这个历史悠久的船帮古镇能在“两山”之风的劲吹下焕发出新的活力。

  “与其拿着钱投资别的地方,不如回老家做点事情。”就这样,练巧忠承包下了“云栖木屋”项目,并投资了700多万进行了配套设施的完善。

  晨光熹微时,睡到自然醒,推窗望绿,宛在水中央;暮霭四合时,泡上一杯茶,坐在湖边,和亲密的人私语,享受一段慵懒的时光,这就是“云栖”生活。记者了解到,2015年,木屋项目正式运营后,每个周末基本客满,节假日更是一屋难求。

  对于今后,练巧忠显得底气十足:“未来,住在云栖木屋、观‘马尔代夫’、赏云和梯田,也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朝着“玫瑰赤石,浪漫云栖”的美好愿景,练巧忠还计划引进千余种玫瑰花,将赤石村打造成浙江最大的玫瑰小山城。

  空闲房屋流转打开二次创业通道

  “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在丛山的怀抱下,赤石村显得格外静谧而又安详。赤石村有农户386户,而常驻人口却只有100多人。由于常年无人居住,村里许多房屋渐渐在风雨侵蚀之中倾塌,这让练巧忠十分痛心。

  赤石村的境遇并不是个例。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中国农村空心化已然成为了趋势,在云和尤为明显。

  2001年以来,云和县开始实施“小县大城”发展战略,该县35%的农民下山转移,74%以上的人口、95%的企业集聚到县城,目前云和全县共有空闲农房1115幢,这些房屋长时间闲置不动,既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也减少了村庄正常发展的可用土地,不利于村庄的长远发展。而与之相反的是,城市人“进军”乡村的意愿却是日益高涨。

  为盘活沉睡的农村资源,实现“农民进城谋生”与“市民进村养生”、闲置农房从“养老鼠”到“养老板”,2015年,云和出台了《云和县“空闲农房二次创业”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试行)》,鼓励发展民宿,允许一户一宅的农户部分闲置房屋进行全县范围跨村流转,鼓励盘活产权为村集体所有的旧校舍、礼堂、厂房等闲置房屋,以租赁等方式用于农家乐、民宿等经营活动。

  记者了解到,目前空闲农房使用模式主要有对外经营和直接经营两种,对外经营是指将空闲农房用于农家乐、民宿等经营活动,可以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或村民将拥有的空闲农房,通过县农村集体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中心平台向外进行招租。也可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或村民将拥有的空闲农房,按照个性化标准进行装修,自行或与其他单位、个人合作经营。可以说,空闲农房可流转为乡村民宿的发展打开了方便之门。

  “对于村民而言,他们本身并不富裕,房子空在那里倒了也没钱修缮,是非常可惜的。”获知消息后,练巧忠第一时间,以租赁的形式从农户手中承租了7幢农房用于“赤石玫瑰园”的二期开发。他打算在保持黄泥房旧有面貌的前提下,将房子内里改造一新,既能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又能留住乡愁。

  不只是练巧忠,云和湖山花生态休闲园老板娘马珊花也瞅准了时机,把村里原本空置的粮站改造成了清爽温馨的民宿,吸引了城里人前来消费。而在梅竹村,有农户已将1幢闲置农房,按年租金2万元的价格出租20年给杭州1家培训机构,用于兴办精品民宿。

  “城里人向往好山好水好空气,农村闲置房又急等二次利用,可以说是一拍既合。”云和县农办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1115幢空闲农房中有意愿出租的1000幢,愿意由村集体购回的有26幢。

  据了解,下一步,云和将1000幢有意愿出租的房屋基本资料发送到农村产权制度交易平台上,通过每天发布交易信息的方式,吸引有意愿承租的企业或个人进行交易,让更多城市市民到农村养生或者经营民宿、农家乐。

  打造民宿样板发力美丽经济

  波光潋滟处,民宿经济正在扬帆起航,而青山云海间,民宿样板已然初具雏形。沿着云和梯田观光路线驱车而上,行至海拔一千米处,突遇一片开阔地,远处烟雨朦胧,眼下云海氤氲,这就是七星墩景点,而当地颇具知名度的精品民宿“云上5天”就坐落于此。

  “云上5天”是一栋全木质结构的小屋,民宿主人精心设计了7个风格迥异的客房,并引入了壁炉、浴缸、天窗、露台和投影仪等浪漫元素。记者随意走进一间房间,推开窗就看到,如黛远山氤氲在云海之中,一畦一畦的梯田从山顶蔓延开来。凝视着那微妙的光影,那些弯曲的水道,就恍若似坠入了仙境,不知天上地下。

  舒适宜居的精品民宿加上美不胜收的梯田景观,“云上5天”民宿成功吸引了一批批客源,他们大多来自上海、杭州、宁波等大城市,而且大多会住上3-5天,真正的体验在云端上的生活。即使这里人均消费基本达到每天600元以上,但从今年6月份开业至今,还是几乎天天客满,为云和民宿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精品民宿是打开美丽经济富矿的一把金钥匙。”云和县农办负责人表示,为充分盘活美丽资源,将绿水青山转换成金山银山,云和一方面将充分利用农村闲置房,进行二次建设发展名宿,另一方面,精心培育和重点扶持精品民宿,为云和民宿发展塑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近年来,云和加大了对民宿的扶持力度,民宿项目的补贴比例达到了60%,村民只需承担40%的费用,去年一年光补助费支出就达到了290多万。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推广,如今,云和共发展民宿131家,床位数2590张,形成了“抗战历史”红色民宿、“湖滨逸境”主题民宿、“云栖木屋”湖畔民宿等10个不同主题特色的民宿品牌。

  民宿经济之风劲吹下,当地村民的生活状态也悄然发生着改变。赤石乡党委委员骆递宾告诉记者,光“云栖木屋”项目就为近二十人解决了就业问题,大多都是留守的老人和妇女,“以前他们种菜务农只能解决温饱问题,现在为游客服务,每个月都能拿到两三千块钱,这在以前几乎是不可能的。”

  借力民宿,推动农村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这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应有的题中之意。在云和县有关领导看来,发展乡村民宿经济不仅促进了农业产业的改造和升级,还带动了农村第三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同时优化了农民就业结构,有助于实现城乡一体化。

  以美丽风光为依托,云和民宿经济不仅“原地起立”,还实现了“发展起跳”,今年以来农家乐(民宿)共接待游客52.3万人次、营业收入达2928万元,分别同比增长35.6%和36.2%,直接拉动农民人均增收2万元。(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