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甘肃庆阳黄土塬“危房危窑”改造多 致力挪穷窝快致富

2016年01月25日 21: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甘肃庆阳1月25日电 (记者 侯志雄)25日,甘肃庆阳市长贠建民说,“过去五年庆阳市改造农村危房(窑)9.72万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4.5万人,贫困人口由2011年底的93.49万人减少到28.5万人,贫困面由40.55%下降到12.4%。”

  庆阳市两会举行,贠建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做上述介绍。报告披露,作为甘肃唯一革命老区庆阳市的脱贫工作“成果丰硕”。

  贠建民在回顾“十二五”发展中,将“坚持聚合力、出实招,扶贫攻坚成效显著”标题放在报告内容靠前的位置,这与庆阳老区脱贫攻坚的实际情况紧密相关。

  贠建民说,在过去的五年中,庆阳全市打响以通村公路为牵引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以农民“五变”为内容的富民产业培育“两大扶贫攻坚战”。

  “扶贫攻坚战”的战果颇丰:五年来,庆阳实施整村推进项目423个、整乡推进项目21个。新修通村公路6096.5公里,是2010年以前当地通村公路总里程的7倍,行政村通畅率提高到九成以上,实现了通乡油路全覆盖。建成农村供水工程3.3万处,解决了87万群众和学校师生安全饮水问题。完成农网改造5000公里,改造低电压村(组)896个。庆阳市贫困人口减少了近65万人,贫困面由四成下降到一成左右。

  长期以来,位于甘肃庆阳黄土塬上的农村居民以窑洞为主,经过自然灾害等侵袭,许多窑洞成为危窑。由于当地农村经济基础弱,把基础条件差的贫困群众“搬出来”成为当地政府的工作重点。

  中新网记者注意到,“挪穷窝、拔穷根、快致富”成为当地官方实施危房(窑)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的“标准”。

  据当地媒体报道,在镇原县,农村危窑危房改造让9370户山区群众搬出大山,为贫困群众全面脱贫、安居乐业提供了保障。

  镇原县新城乡朱塬村村民雷天锋搬迁的新家是标准的“二层楼”。“以前住在山里条件差,种地困难,搬上来自来水、电、路都比较好。”同村的李爱琴说,搬上来一个月,孩子上学方便了,平时闲了还出去跳广场舞。

  镇原县武沟乡武沟村村民王军海原来住在山上窑洞里,仅有的几亩地“靠天吃饭”。搬到了安置点后,王军海搞起了养殖,“儿媳妇也娶进门了。”武沟村支书许登云说:“县乡投资建成暖棚30座,帮助农户养羊1000多只,保证群众能够搬得出、住得稳、能致富。”

  在正宁县山河镇李川村,小康农宅错落有致,柏油路宽阔整洁,文化广场设施齐全。2015年,李川村依托贫困户危房改造和生态移民搬迁项目,扶持新建集中移民搬迁点,实现全村贫困群众安全住房全覆盖。同时,还建设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农民文化广场、农民文化舞台等。

  庆城县熊家庙办事处瓦窑咀村村民乔永红的果园年收入6万多元,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后政府扶持搬迁户发展苹果、苗林产业。

  庆阳市把基础条件差、最急需、最困难村的贫困群众“搬出来”,通过产业发展解决群众安置后的生产生活问题,改善了贫困山村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