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浙江金华首创纯电动快速公交模式 掀绿色出行高潮

2016年02月03日 15: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浙江金华首创纯电动快速公交模式掀绿色出行高潮
金华BRT公交站台,电子屏上正显示着公交车到站距离只有3站 奚金燕 摄
金华BRT驶入站台 奚金燕 摄

  中新网金华2月3日电 (记者 奚金燕) 走在浙江金华街头,你随时都能看到一辆辆金色或是蓝色的“巨无霸”出没,这就是该市首创的纯电动快速公交线。对比常规公交车,纯电动快速公交绿色更节能。3日记者了解到,自去年2月份开通以来,金华BRT1号线全年减少燃油消耗73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87吨,减少烟尘730吨,并以“2元走遍金华”公交服务为载体,掀起了公众绿色出行的高潮,真正以绿色公共交通呵护了一方蓝天白云。

  首创纯电动BRT模式低碳节能出行便捷

  金华BRT1号线北起浙江师范大学公交站,终点位于金华市体育中心,贯穿金华城区南北中轴线,全长15.5公里,总投资1.24亿元。

  与其他城市不同的是,金华依托新能源汽车产业优势,在BRT1、2号线均选用纯电动汽车作为运行车辆,首创纯电动快速公交模式,在能效、减排、降噪方面有明显优势。

  在运行过程中,BRT1号线还将智能系统应用得淋漓尽致。该系统采用GPS进行数据采集,结合客流流量分析,以GIS(地理信息系统)为操作平台,在对公交线网布局、站点布局、发车间隔等进行优化和设计的基础上,实现站台自动收费、对公交车辆进行自动调度和实时监控,保证了车辆的准点运行。依托智能系统,乘客能够直接在电子站牌、手机APP等上看到车辆的到达时刻。

  此外,金华BRT1号线实行专车专道,仅在上下班高峰时段和节假日有限开放,运行受社会车辆干扰较少,速度得以有效保障。目前,BRT1号线平均时速达25公里/小时以上,比常规公交提高了10公里/小时。BRT1号线全线运行用时仅35分钟,比私家车缩短5分钟、比常规公交车缩短25分钟以上。

  为了实现零换乘,金华市区优化调整公了交线网,11条常规公交线与BRT无缝对接,不出站台即可同向免费换乘,市民以此可到达主城区大多数区域,实现“2元走遍金华”。

  值得一提的是,金华还创新“互联网+公交”商业新模式,以“金华行”网上平台为依托,以手机活动为媒介,以公交出“行”为基点,串联起乘客“吃、住、游、购”等多种需求,积极探索“互联网+公交”商业模式,积极打造BRT1号线”流动商业街”。在公交车上,乘客完全可以通过手机在车上下单、下车取货。

  2015年11月25日运行以来,“金华行”粉丝总量超过50万人,已有47家企业入驻,实现营销额597万元。

  年运送613万人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丰收

  通过近一年的运行,金华BRT1号线实现了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皆丰收,成功打造了符合中小城市实际的,集快捷、舒适、便利于一体的纯电动BRT线路。

  在生态效益方面,BRT1号线是纯电动快速公交线,污染能耗实现双降。与常规公交车相比,全年减少燃油消耗73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87吨,减少烟尘730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20吨,减少的总量排放指标可以直接用于支持其他重点项目建设。同时,大运量快速公交出行有效减少了私家车使用量,其带动实际污染减排量更加客观。

  在经济效益方面,BRT1号线2015年预计营业总收入为1412万元,其中客运收入774万元。

  在社会效益方面,BRT1号线实现了绿色出行成风尚和盘活城市服务资源双重效果。BRT1号线日均载客量超过2万人,高峰时日超过3万人以上,带动市区公交总体运载量增长2个百分点。

  公共交通的热度攀升直接降低了交通压力,在机动车保有量年增加3万辆的情况下,金华主干道车流量不增反降,仅BRT1号线日均流量减少1000辆。有相当部分私家车主换乘BRT进行日常活动,有效减少了城区的交通和停车压力及环境污染。

  同时,“2元走遍金华”的公交服务带动了城市边缘区域的发展,绿色线路有效盘活绿色区块。位于城郊的市体育中心,在BRT1号线开通影响下,前来锻炼休闲的人流量不断攀升,目前日均人流量已超万人。(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