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网络媒体走转改:华俄后裔的“中国年”

2016年02月08日 13: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网络媒体走转改:华俄后裔的“中国年”
图为华俄后裔尹忠兴表演俄罗斯民间舞蹈。 吴微微 摄
图为华俄后裔戈拉尼娅春节制作列巴。 郭永丽 摄

  中新网额尔古纳2月8日电 题:华俄后裔的“中国年”

  作者:张玮 吴微微

  鞭炮声声入耳,处处张灯结彩。俄式面点米嘎达、瓦菲里“混搭”着中国春节传统美食饺子摆满俄罗斯族家庭的餐桌。

  春节一大早,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市恩和俄罗斯民族乡的华俄后裔辛桂云一家充满着“中西合璧”的“年味儿”。

  69岁的辛桂云起了个大早为家人烤列巴(面包),女儿和丈夫则在一旁包饺子。她笑着对记者说:“每年春节的列巴我都要当天现烤,前几天还酿制了格瓦斯(饮料),制作了肉饼,这些独具特色的俄罗斯族饮食都会和饺子一同出现在我们的春节餐桌上。”

  额尔古纳市位于中国版图的“雄鸡之冠”,隔额尔古纳河与俄罗斯相望。早在17世纪,俄罗斯人即已抵达额尔古纳河沿岸。十月革命后,俄罗斯人向中国的移民达到高潮,两国边民经过长时间交往跨河而居,“始而相交以为友,既而相爱以为婚”便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华俄后裔群体。而恩和也成为了中国唯一的俄罗斯族民族乡。

  70岁的尹忠兴穿着俄罗斯族传统服饰与族民们拉起手风琴、唱起歌、跳着舞共迎新春。他告诉记者,他是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俄罗斯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人。

  辛桂云7岁的小孙子目前正在学习俄罗斯族民间舞蹈“嘎巴乔克”,她的大孙子在内蒙古艺术学校学习舞蹈。辛桂云说:“我们口口相传的俄罗斯民间歌舞,有很多在俄罗斯国已经见不到了,但在我们这里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我们过两个‘年’,一个是外公‘年’,一个是外祖母‘年’。我的外祖母是俄罗斯人,外公是中国人。在中国农历春节,根据中国人的风俗习惯,守岁、吃饺子,加之俄罗斯族特色的歌舞表演、列巴、格瓦斯。而在俄历新年,即‘巴斯克’节,根据俄罗斯族的传统,制蓝莓酒、撞彩蛋。这样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尹忠兴如是说道。

  尹忠兴说,这里生活着7800余华俄后裔,每到除夕夜,家家户户都用“喂得罗”(一种铁桶)冻冰灯,里面点上蜡烛,放在木刻楞(俄罗斯传统建筑)门口,整条街都照亮了,初一(春节)凌晨,小孩子出去拜年,一点都不害怕。

  额尔古纳市副市长闫淑霞表示,民族的东西一定要传承和保留下来,当地的俄罗斯族依然保存着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目前,额尔古纳市俄罗斯族民间舞蹈、俄罗斯民间音乐、民歌、俄罗斯族建筑风格木刻楞、俄罗斯手工艺品、编织艺术、俄罗斯节庆项目“巴斯克”节、俄罗斯饮食文化“列巴”等项目已被纳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中,已经确定的非遗传承人就有40名。(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