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浙江“五水共治”之柯城经验:转身“绿富美”

2016年03月22日 15:2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浙江“五水共治”之柯城经验:转身“绿富美”
庙源溪鲶鱼湾一景 奚金燕 摄
柯城区七里乡黄土岭村的廊桥,古色古香 奚金燕 摄
柯城区“桃源七里”一景 奚金燕 摄
柯城区“桃源七里”一景 奚金燕 摄
柯城区猪棚改造的画廊,别有一番风情 奚金燕 摄
柯城区猪棚改造的画廊,别有一番风情 奚金燕 摄
石梁溪源头,每逢盛夏,这里就成了天然的游泳池 奚金燕 摄
石梁溪源头,每逢盛夏,这里就成了天然的游泳池 奚金燕 摄

  浙江“五水共治”之柯城经验:全流域治理转身“绿富美”

  中新网衢州3月22日电(记者 邵燕飞 奚金燕)沿钱塘江上溯千里,在围棋仙地烂柯山麓,横卧着一座千年古城,这里是金庸小说《碧血剑》中所述“山幽花寂寂,水秀草青青”的实景地,也是孔氏南宗家庙所在地。

  孟春三月,走进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满眼都是绿。清泓碧波纵横交错,如黛远山连绵逶迤,动静相宜,山水相融,此情此景便是柯城区近年来“治水效应”的一个缩影。

  作为钱塘江的上游,水,既是柯城最为灵动的韵脚,更是柯城人不懈守护的对象。一直以来,柯城区委书记祝晓农心中有着一本自己的“治水经”。在她看来,生态是柯城最引以为豪的一张“金名片”,也是柯城发展最大的优势,“因此治水一定要与传统企业转型、生态环境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等有机结合起来,绝不能仅仅是为了治水而治水。”

  为将一江清水送下游,柯城区打出了一套治污水、保生态、促转型的治水组合拳,对境内的石梁溪、庙源溪流域实行了全流域生态化治理,做足水清、水美、水富的文章,不仅使“最美两溪”成为了城市人休闲度假的世外桃源,更成为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无尽源泉。

  抓牢治水牛鼻子 一江清水送下游

  走在柯城区石梁镇坎底村,只见一渠石梁溪穿村而过,溪水流翠,远山似黛,恰似一幅江南山水丹青画卷。然而提到以前的石梁溪,村民王球峰却痛心疾首。他告诉记者,以前上游山区有很多小造纸厂,废水顺流而下,整条溪流都十分混浊。

  而庙源溪两岸,则是养殖污染的“重灾区”。沿线的许多村子家家户户都养猪,猪粪猪尿直排溪中,原本清澈的溪水最终“不堪重负”,变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黑臭河”。“污染最严重时,水面都是泡沫,水底都是青苔,鱼都死光了,夏天很臭,根本没法用……”谈及这段过往,老百姓都记忆犹新。

  “野水数弯流以决,晚山几叠澹而长”。走过一段发展的弯路,柯城人逐渐认识到,生态这张“金名片”,其实也是一张脆弱的“瓷名片”,而治水,则是擦亮这张名片最为重要的一环。

  为了让水“清”起来,“流”起来,“活”起来,继2005年全面平毁境内竹料腌塘和关停小造纸厂之后,2013年,柯城区又牢牢抓住“养殖污染”这个治水的“牛鼻子”,全面打响了“五水共治”攻坚战,对辖区内的7个乡镇6个街道实行“全辖区、全流域”畜禽禁养,共禁养生猪53.67万头,拆除栏舍面积72.78万平方米。

  在禁养的同时,全覆盖推进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双治”工作。在坎底村,记者看到,家家户户的污水管道都连接着村里的处理终端。污水处理系统将村里所有的生活污水集中之后,经过沉淀、过滤、净化等程序,实现达标排放。村民还将溪水通过沟渠引入了村中,一股清流穿村而过,依旧清澈不变。

  “现在的水和小时候差不多了,大家看到垃圾也都会去捞起来,毕竟这是我们居住的环境,希望水能更清一点,垃圾更少一点。”王球锋告诉记者,“洗净污垢”之后的坎底村声名远播,每年夏天都会有亲戚朋友相约来玩水,自己也觉得很有面子。

  如今在柯城,治水已经成为了一件全民参与的大事。记者了解到,柯城区每年都会举办“好水如歌:百村赛水赛歌”活动,目前已发动170个村、110多位区、乡、村三级河长、20多支志愿服务团队、近万名群众参与竞赛。在“赛水赛歌”的舞台上,大家各显神通,谈思路、讲经验、拼水质,治水妙招层出不穷。

  全流域生态化治理 一泓碧波焕新机

  漫步在石梁溪畔,流水淙淙,银波泛泛,间或有白鹭飞过,掠起阵阵涟漪……此情此景,正是柯城区坚持不懈、全民治水给农村带来的最直观的变化。然而,“正本清源”只是柯城区在治水路上迈出的第一步。

  “水不仅要变清,还要变美,这个美就是业态美。”在柯城区委书记祝晓农看来,治水必须要与传统企业转型、生态环境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结合起来,“绝不能仅仅是为了治水而治水。”

  为将水清与水美有机结合,柯城区创新全流域生态化治理模式,从单一水利改造转向生态景观化改造,从分段整理转向全流域治理。庙源溪、石梁溪沿岸原本比较荒芜杂乱,河道当中的堰坝也都是些老式的混凝土堰坝,平平无奇。为打造“最美两溪”,柯城区投资近3亿元对“两溪”流域进行了生态景观化改造。

  不同于“大刀阔斧、伤筋动骨”的造景,在改造过程中,柯城区秉承“自然”理念,注重堰坝景观化、护岸生态化、河道特色化,使堰坝景观与周边田园景观实现有机融合,并深挖当地文化特色,将司马堰将军洗马、海龙堰神龙潜渊、麻蓬村十三太保等金庸少年时代在石梁求学的所见所闻,融汇成庙源溪、石梁溪独特的文化气质。

  此外,为贯通沿线的风景资源,庙源溪、石梁溪沿岸还修建了与城市公园无缝对接的绿道系统。人们可以通过绿道,或骑行、或漫步,自由穿梭于城市与乡村,寻觅乡愁记忆,享受田园风光。

  改造之前的鲶鱼湾原本是一个堆满垃圾淤泥的浅滩,可如今再度探访,却是流水潺潺、芳草萋萋的曼妙景象,沿着汀步台阶拾级而上,层层叠叠的堰坝让一湾溪水变成了梯田跌水,奏出了春天里最美妙的音符,让人惊艳不已。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归。吴国成家就在鲶鱼湾附近,过去一直在萧山打拼,拥有7家餐饮连锁店,压根没想过回家发展。去年下半年回老家时,吴国成看到了大变样的鲶鱼湾,心动之下将生意扔给了别人打理,回来开起了鲶鱼湾菜馆,“家门口有这样大片的美景,完全可以和大城市的滨江公园媲美!”

  好风光带来新商机。从“一棚三换,养猪改养生”到发展农村电商,一系列转产转业措施的落地,让老百姓打消了顾虑,找到了更好的增收之路。目前,“两溪”流域已经成为了周边百姓的风景线、致富线,带动沿线3万多农民实现转产转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245元,累计增收超3亿元,“两溪”流域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全区水平11.5%,真正实现了治水美村、生态富民。

  按照“每年实施两条流域”的思路,2016年,柯城还将推进白沙溪、济源溪两条流域的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全面形成“最美溪流”的示范效应。

  治水释放清水红利 一溪碧水淌财富

  一个地方,如果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游客就会不请自来。在实现“水清、水美”的同时,柯城始终不忘做足“水之富”的文章,立足民生,科学谋划,全力打造生态家园,让那一湾湾、一片片清水造福百姓。

  涧石听泉、香溪观瀑、飞来奇石……重返柯城区七里乡黄土岭村,上海游客王纪华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王纪华今年60多岁了,退休后就喜欢到处游山玩水。然而转了大半个中国,他还是难以忘却这个隐匿于浙西大山深处的小山村。记得去年9月份,王纪华第一次来到黄土岭村的时候,惊喜得发现,这里不仅山水神秀,就连农户家门口都是风景。

  望着着穿村而过的溪涧,王纪华忍不住向记者赞叹道:“我走了这么多农家乐,就这里河道整治和环境打扫都非常干净,河里没有一片垃圾,这是我们过来玩根本没想到的。”住下来后,王纪华发现,这一趟真的是来对地方了,“定价很规范,也很合理,避免了恶性竞争,而且农家乐老板娘的厨艺都是经过统一培训的,十分了解上海游客的口味,让我们不仅玩的开心,还吃得高兴。”

  在草长莺飞的三月,王纪华再一次来到了黄土岭村度假。“一次又一次过来,每次都有变化,来了以后,我们回去都说,这里山好水好空气好,太适合休闲度假了。”王纪华说,等夏天到了,他打算再回来爬爬山、洗洗肺。在黄土岭村,像王纪华这样的回头客还有很多,当地人都戏称黄土岭为“上海村”。

  黄土岭村地处石梁溪上游的七里乡,就在十多年前,还是柯城区最穷的乡镇,村民祖祖辈辈都靠造纸为生。而造纸产生的废盐酸、废石灰直排入水,以致于村里的小溪常年都是“黄河”,连手都不能洗。2005年,当地下决心关闭了所有造纸厂,恢复了清澈水源,开办了第一批农家乐产业。

  十年过去,当地凭着优良的自然环境和良好的农家乐经营,已经成为有着“小气候、原生态、农家屋、高山菜”特色的国家4A级风景区,吸引着源源不断的游客前来为“山水”买单。现在黄土岭24户人家有23户经营农家乐,村民的人年均收入达到了36000万元,变成了货真价实的“黄金岭”。

  “十年来生活还是改变很大的,幸亏当时开得早,走得前一步,客源比其他人要稳定一点。”农家乐荷香院老板邱岳明告诉记者,十年前他还只是以种菜、养猪为生的普通农民,每年只能挣个万把块钱,勉强养家糊口,幸亏后来开起了农家乐,如今年收入已经稳定在了20多万。对于未来,邱岳明底气十足,今年他还特地掏了一百多万,将一间老房子装修成了民宿,打算大干一场。

  坎底嬉水、七里观瀑、鲶鱼回头……沿着“两溪”上溯,每一处转弯都是一道风景,每一次相遇都令人流连忘返。如今,“两溪”流域不仅成为了城市人休闲度假的世外桃源,更成为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无尽源泉。

  在2015年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会上,柯城区一举捧回了象征着浙江治水最高荣誉的大禹鼎,“最美两溪”模式也得到了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的点赞。这份荣誉,来之不易,更是实至名归。

  面对现如今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后治水时代,祝晓农表示,柯城区将进一步深化“上下同推、水岸同治、城乡统筹、干群同心”治水理念,“通过业态的优化,通过整线的打造,把农民转产转业、增收致富跟美丽风景线的打造融合得更加紧密。”她相信,“两溪”流域的绿水青山必将为老百姓带来更多的金山银山。(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