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浙江桐庐空心村引逆城市化 民宿成乡愁寄托(图)

2016年06月03日 10: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浙江桐庐空心村引逆城市化民宿成乡愁寄托(图)
图为桐庐精品民宿严陵坞慢村一角。 桐宣 摄

  中新网杭州6月3日电(见习记者 李苑露)申屠小山在浙江省桐庐县深澳村几乎生活了一辈子,这个村落有着雕刻和保存相对完整的徽派建筑群,却是一个基本没什么人来的空心村。他说,由于并未对外开放,年轻人外出工作多,众多屋子也被闲置。

  但是最近几年,申屠小山发现村子悄然开始改变,一些闲置的老房子变身咖啡厅,村子也逐渐热闹了起来,“看,这两栋大房子都是民宿。”这不是个例。在桐庐的另一边,城里来客朱镇华与老伴到岭源村做了“村民”:“住着住着就不想回城了。”

  近几年,这在桐庐各地是普遍现象。原先闲置的房屋,“空心”的村落正不断引入新的活力——由于好山好水,这里成了许多城里人的“第二居所”,村落间,越来越多的民宿兴起。

  出台规范、探索模式、规范经营、产业配套……这个向来将生态视为易碎品的地区,开始以一种新的经济方式“再出发”。经济与山水相辅相成,文化焕发新生,共同的乡愁在这片土地上不断衍生。

  空心村的思考:逆城市化引民宿萌生

  乡愁,是中华文化中不容忽视的元素。随着城市化的加快,乡村中的人才越来越多流失,许多村落中,只剩一些留守老人。

  好山好水,有时候对城里人的吸引力更大。朱镇华退休后一直居住在杭州城里。2008年,他与老伴在远离桐庐县城的岭源村租下一幢闲置农房20年使用权,斥资几十万改造提升,一住就是多年。在山水中过田园生活,是他们的梦想。他们的到来,也让这个空心村逐渐活了起来,当地的村民发现,原来传了几代人的普通房子,在城里人眼中竟是个宝贝。

  与他们一般,在经济发展至一定阶段,许多城里人纷纷回流乡村,意图寻找自己原本的乡愁。

  秉承着“宁可发展速度慢一点,也要保护好山水”的桐庐,有着吸引人的资本。率先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行政村全覆盖,率先开展农村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权覆盖,率先实现全域河流随处随时能游泳……

  桐庐县农办副主任吴国龙介绍,在环境基础上,要借助美丽的资源,变为经济发展的优势。民宿是一条实现这其中转化的道路。“吸引人来了,还要留人。”他说。

  于是,在桐庐的一些村落中,原先只能解决“吃饭”的农家乐,逐渐开始转化为民宿,床位等种种基础设施的提升,让越来越多的人“留”在村中,村民们也逐渐尝到了创收的甜头。

  环溪村主任周忠莲就是该村民宿试水者之一,她的民宿有四层一顶,共有30张床位。走进新装修的房间,乍一看,还以为是哪个宾馆的标间呢。亮堂的地板,雅致的墙纸,洁白的被褥,崭新的电视机、空调,还有融入环溪莲文化元素的别致柜门……这几年她家的民宿生意非常火爆,这个常常忙得团团转地妇女最大的感受就是:“环境好了,腰包鼓了”。

  在一些村落“试水”成功后,桐庐的民宿经济便如星星之火迅速燎原。

  “我们一共1000多户,有60多栋(屋子)是闲置的。”深奥村的老书记申屠小山告诉记者,深奥的徽派建筑群是最大的财富,却一直闲置着,平时也鲜有人来。

  近年来,周边的芦茨村、荻浦村的民宿势头旺,农户条件改善,把一切变化都看在眼里的深奥也开始试水。“我们以村里的名义把闲置的房子租下来,有些修复好做民宿,钱直接给老百姓的,有些是保存下来比较完整的古建筑,就供客人参观。”他说,即使改成民宿,也不会破坏原来的建筑风格。

  一村一品,每个村落依托各自的特色发展民宿经济,也成了桐庐整个全域旅游版图中的亮点。坚持“县域景区、村落景点”,在2013年以来,通过实施“乡乡有民宿”三年行动计划,除富春江镇外,该县13个乡镇(街道)、30余个行政村民宿经济从无到有,民宿产业发展渐成燎原之势。

  截至2015年底,桐庐农家乐(民宿)经营户总床位8119张,接待游客267.2万人次,直接经营收入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4%,20.5%。

  桐庐县委负责人表示,发展乡村民宿经济使“美丽乡村”建设成为“美丽经济”的源头。城市居民来农村居住、旅游,农民充分利用手中拥有的闲置房屋资源和生产资料等要素,提供民宿、当地农产品、土特产等,这不仅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投资风险也较小。

图为桐庐精品民宿。 桐宣 摄
图为桐庐精品民宿。 桐宣 摄

  多种模式齐下:规范经营产业化发展

  把“青山绿水、田园野趣”这些农村的“沉睡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转化为产业发展的优势,让空心村重新焕发活力,民宿经济成为了突破口。然而,这种新的经济模式要长存,需要一定的规范和产业支持。

  在环溪村主任周忠莲看来,发展民宿,是村子里集体发展。“我们有自己的管理模式。村委与农户共同管理,民宿都有统一的编号,一直到五十多号呢。”她介绍,年初的时候每户签出一定的房间数额,用来对客源的统一分配。

  “比如我们有700多个床位,有400多个是统一分配的,300个自己自由销售,但是要高于统一分配的价格。”她说,如今50多号民宿全部加入其中,统一管理。

  大众民宿抱团发展,是“草根力量”的集聚,有利于推动共同品牌。在桐庐的不断探索中,多种民宿经营管理模式并进。如金牛村通过引进第三方中介公司管理,成“公司主导运行+村委协助管理+村民自主经营”模式;奇源村建立“农户出房间、村级统一经营、利润分成”模式等。

  “客人接进来后,价格房间统一分配,避免了一些恶性竞争。如果碰上节假日一些民宿满客了,还可以通过协会调剂。”荻浦村党支部书记申屠永惠表示,村里的民宿基本都参与了本村的民宿协会,统一管理。

  不仅如此,桐庐也对民宿出台了产业规范,并对民宿发放“身份证”。2014年,桐庐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部门服务促进民宿产业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也是浙江省首部民宿的“规范”。其中,对民宿的界定,开业条件,安全、环境、服务等都有了梳理和规范。

  吴国龙也是这部“规范”的起草者之一。他介绍,桐庐民宿申请领证的具体条件包括在经营用房、消防安全、治安安全、卫生安全、环境保护、规范管理、食品安全7个方面的内容。在今年6月份,民宿的“身份证”将实现桐庐县内全覆盖。

  民宿的“抱团”发展,促进了农村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记者走访桐庐多个乡村,村民们多忙于与旅游相关的产业,有餐饮、有住宿、有经营观光车、有维持秩序……一排排旅游大巴有序地靠在整洁宽敞的马路旁。“原先就是务农呗,现在大家做民宿了,也更注重保护环境了。”周忠莲告诉记者。而“剩下”的地,也逐渐被运用至游客的农事体验等。

  桐庐县政府负责人认为,民宿与旅游产业关联度高,不仅促进了农业产业的改造和升级,也带动了农村第三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不仅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和向非农领域的转移,优化了农民就业结构,也有效调整和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提升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

  构筑民宿生态:经济文化助乡愁长存

  农村经济得到了发展,同时也让村民们越来越觉得,身边的绿水青山如此重要。经济与生态相辅相成的经济发展模式,正是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子。如今的桐庐正不断探索如何让这种发展模式长存。

  要让民宿经济长存,由大众民宿起步的桐庐正不断优化民宿产业的结构,以此留住更多的人。

  吴国龙介绍,自2015年开始,民宿的结构方向就有所调整,立足点还是发展经济型、大众民宿为主,同时也不断引进发展高端民宿。“精品民宿、大众民宿同步发展,适应消费者各方面需求,并提升结构层次。”他说。

  2015年,桐庐实行第二轮民宿发展战略,提升民宿品质,一些精品民宿兴起。

  走进山林深处的芦茨村,2层楼高的农村黄泥房,羊皮毯子铺在老底子的木地板上,美式风格的房间阳台上挂着挡雨的蓑衣,各色洋酒齐备的吧台后面便是用土陶罐、簸箕做装饰的会客厅……高端民宿“不舍·青龙坞中国村”已完成6幢房屋改建,其中“静庐澜栅”和外婆家样板房已对外试营业。

  不远处的严陵坞,逐渐变成“国际慢村”,依托富春江秀美山水古韵,遵循传统渔村的散落式肌理,严陵坞慢村以一个地球村生活为发展理念,将生态民宿与有机农业相结合,融入当地传统文化。在原有8幢房屋改造完成的基础上,2016第一季度新完成1幢农房改造,另有2幢房屋正在主体施工。

  精品民宿的“示范”也带动了周边农户们的思维发展,农户们会主动、积极提升自家民宿档次。莪山畲族乡就形成了良性循环,“精品民宿名气出去了,有些住不下的客人,会去问老百姓有没有房间住,给很多人带来了收益。感觉到城里人更倾向精品民宿,也就近学习了精品民宿的管理运作模式,很多村民都竭尽所能去提升自家民宿的品味档次。”莪山畲族乡新丰民族村党总支书记朱成祥如是说。

  民宿经济的不断蔓延,多种类民宿的滋生,让桐庐的民宿发展逐渐形成了优质的生态圈,也让许多村落拾回了自己的乡愁。

  “我们是周敦颐14代后裔。”周忠莲告诉记者,由于周敦颐的《爱莲说》,如今环溪村民宿与莲文化结合,以“莲”为主题,也是乡愁的一种传承。“文化是我们的魂。”她说。

  传承文化,传承乡愁是城市化过程中,乡村的诉求。如今,在年迈的申屠小山的观念里,对于家乡深奥村的古建筑群要保护,也要有人气,才能传承下去。“要以古建筑来养古建筑。不能只靠政府保护,也要让更多人知道。”申屠小山说,以前古建筑坍塌了,村民可能都觉得没什么,但是现在,我们慢慢知道,要保护,要去延续。

  有了文化的底气与传承的需求,且找准了与青山绿水共赢的方式,桐庐的民宿经济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正如桐庐县委负责人所说的,桐庐以好山、好水、好空气为依托,以原汁、原味、原生态为卖点,以最美县城、美丽乡村、养生福地为载体,抓好生态养生、乡村旅游、休闲度假等产业。这种发展模式,吸引大量的城里人到乡村旅游和居住,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把美丽城乡转为不竭财富。(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