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祁连山区数万山民“离乡记”:斩断祖辈“贫困基因”

2016年07月25日 09:5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祁连山区数万山民“离乡记”:斩断祖辈“贫困基因”
    图为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境内于平坦沙区之上形成的黄花滩移民区。 杨艳敏 摄
图为当地兴起的万亩出口枸杞种植基地,预计后期亩均产值达1.38万元以上。 杨艳敏 摄
图为当地兴起的万亩出口枸杞种植基地,预计后期亩均产值达1.38万元以上。 杨艳敏 摄

  中新网兰州7月25日电 (冯志军 李亚龙)为了不让贫困的“基因”代代相传,55岁的山民郭林春携家带口“逃离”了祖辈居住的甘肃祁连山区,从海拔2500米以上的深山到毗邻腾格里沙漠的沙区,和他一起走出大山的4万余人,不仅改变了“故土难离”的传统观念,并逐渐适应了从旱作农业到灌溉农业及设施养殖的新生活。

  盛夏七月的腾格里沙漠南部,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境内于平坦沙区之上形成的黄花滩移民区恬静而充满生机,近年陆续栽种的树木已形成遮阴避凉的规模。明净靓丽的村庄之外,一座座排列有致的温室大棚,是初来乍到的万余户移民心中的“宝贝疙瘩”。

  占地不足一亩的每座大棚,虽远不及此前数十亩的山区旱地,但每年的收入却是后者的三五倍。在深山里“靠天”生活了一辈子的郭林春,对于“外面的世界”流露出“乐不思蜀”的喜悦,“寻思了一辈子的生存问题终于解决,最重要的是儿孙们不用再跟着受穷”。

  “广种薄收,孩子上不了学,青年娶不到媳妇,交通全部靠腿,患上疾病只能听天由命……”对于山区的贫苦记忆,郭林春至今谈及仍显得苦上心头:行路难、就医难、上学难、饮水难、增收难的问题困扰了几辈人,一方水土根本养不起一方人,而且贫困状态代代相传。

  今年头茬西红柿已在5月售出,年底前还能收获两茬,两座大棚预计能收入三四万元(人民币,下同)。郭林春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几十亩地每年收入不足一万元,去年刚学习大棚种植,手忙脚乱中就赚了一万多元。今年估计就能把盖新房和建大棚的借款还清,接下来就是发家致富。

  地处河西走廊东端的古浪县,是中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甘肃58个贫困县之一,特别是南部山区自然条件严酷、农业基础条件差、自然灾害频发、生产条件恶劣。由于山区土地贫瘠,常年干旱缺水,粮食产量较低,经常处于十种九不收的艰难状况。至“十一五”末,当地有8万多贫困人口。

  事实上,官方围绕此已实施了30多年的扶贫攻坚,但就地“转圈圈”的输血式扶贫方式,功没有少废,钱没有少花,路子却越走越窄,贫困人口未从根本上减少,收入水平也未提高,返贫率却以每年15%在提升。后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当地2012年探索启动了易地扶贫搬迁的“下山入川”工程。

  古浪县西靖镇镇长郭天政近日告诉中新网记者,伴随此工程,当地同步配套了学校、医院、自来水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并发展“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使山区农民一步到位发展现代设施农牧业,实现易地脱贫致富,从根本上斩断穷根。

  郭天政表示,为满足不同民众居住需求,当地分类建设移民住房,并统一给予4万元政府补助,对于家庭极度困难的贫困户则全部由政府买单。同时官方还给予发展日光温室和养殖暖棚等增收产业的移民,每座3至4万元的奖补。

  在改善山区移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生态恢复亦是这项工程的一大亮点。郭天政透露,南部山区迁出地近年减少了人畜破坏,野生动物数量逐年增加,水源涵养林面积逐步扩大,生态功能显著提升。同时,北部沙区通过治沙造林、封沙育林等,已初现“人进沙退”的生态效益。(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