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浙南鱼仓修复转持久战 温州苍南以整治长效焕发展常青

2016年07月27日 19: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浙南鱼仓修复转持久战温州苍南以整治长效焕发展常青
苍南后槽村渔民众筹的海螺度假村。 梅芳燕 摄

  中新网温州7月27日电(杨青 王逸飞 梅芳燕)对于温州苍南县海洋与渔业执法大队副大队长王调而言,回忆起13日的那场遭遇,一股劫后余生的感觉仍会强烈涌上心头。

  当日下午,王调与15名同事在港口海域巡查时,发现一艘可疑作业船只,由于正处禁渔期,执法队员决定靠近并登船检查。然而执法中,冲在最前面的王调遭遇了严重的暴力抗法,6名渔民对其殴打数分钟,后在冲突中掉入波涛汹涌的大海。所幸,同事们的奋力相救,让王调转危为安。

  “执法不能松,否则之前一年的工作都有可能付诸东流。”躺在病床上,眼部伤势未愈的王调仍期望着早日重返岗位。这是他的个人心愿,同样,不断巩固浙南鱼仓修复和“一打三整治”成果,也是浙江“南大门”苍南如今的努力重点。

  两年前,为“抢救”东海鱼仓,浙江启动“一打三整治”专项执法行动,即依法打击涉渔“三无”船舶,全面开展渔船“船证不符”整治、禁用渔具整治和污染海洋环境行为整治。作为浙江省同一行政级中任务最重的苍南,在行动首年集中攻坚,取缔“三无”渔船2055艘,占浙江全省总量的1/6,实现“四年任务一年完成”。

  当这场攻坚战步入尾声,苍南的守护鱼仓之心却并未“偃旗息鼓”。今年,该县自我加压,又相继打响“幼鱼保护攻坚战”和“伏季休渔保卫战”两大战役,并通过“清港”、“清市、”、“清网”、“打违”、“海陆联合执法”五大行动,将“一打三整治”推向长效化、常态化。半年多时间,该县累计查处违规渔船49艘,取缔无证造船点5处,清剿网具1686顶,收缴违禁渔获物53630斤。

  如今在这座小城,一场以绿色发展为主题的鱼仓修复故事正持续上演。这其中,有官方“谁跟鱼过不去,我们就和谁过不去”的坚定,有前方一线执法人员不分昼夜、挺身而出的坚守,更有大量渔民通过转型转业收获的幸福……他们也共同推动着“一打三整治”的苍南故事。

  “谁跟鱼过不去,我们就和谁过不去”

  18日一早,苍南县长黄荣定来到当地龙港镇龙城中医院,探望此前因暴力抗法受伤的执法队员王调。直到走到病房门口,看到其已能半躺在病床上与人交流,黄荣定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身体恢复的怎么样了?”、“当时是怎样的情况?”……坐在王调的病床边听其叙述经过,作为苍南县“一打三整治”行动总指挥的黄荣定的眉头一直紧锁。他对王调说:“你们这些年做得很好,在‘一打三整治’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执法大队特别能执法,特别能干事,非常勇敢。”

  正如推迟其他工作专门探望受伤执法队员一样,对于黄荣定而言,目前苍南的“一打三整治”,已经成为他最为关心的工作之一。

  归结原因,还要从时间纵轴上寻找答案:曾经地处浙南东海之滨的苍南,因海洋渔业资源丰富被称为“浙南鱼仓”。而随着无船名号、无船籍港、无渔业船舶证书的“三无”渔船大量出现和非法过度捕捞,东海无鱼已绝非危言耸听。原本苍南及其附近海域盛产的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墨鱼这“四大海产”中,三种已经基本绝迹,仅剩的带鱼也只有两指宽。

  对于正发力绿色崛起、可持续发展的苍南而言,海洋的“荒漠化”、渔业资源持续衰减也成为了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苍南是海洋资源大县,必须将海洋渔业资源保护摆在靠前的位置,不然海洋大县就是一句空话。在‘一打三整治’方面,‘谁跟鱼过不去,我们就跟谁过不去’是苍南的态度。”黄荣定说。

  如此的决心,也让苍南在“四年任务一年完成”、打赢“一打三整治”首年攻坚后,把形成长效管理合力作为了今年目标。如黄荣定所说:“攻坚战已经拿下来,接下来是持久战,我们要搞长效机制,把海守好。留得方寸地,给予子孙耕。”

  2016年,该县将“一打三整治”列入全县责任捆绑攻坚项目,同时先后制定《防控涉渔‘三无’船舶长效管理方案》、《‘一打三整治’部门乡镇考核办法》、《“幼鱼保护攻坚战”、“伏季休渔保卫战”第三阶段行动方案》,以保障长效管理与长效整治。而在具体整治方面,苍南通过在“五个两”上做文章,也取得了良好效果。

  该县副县长蒋献生介绍,“五个两”分别为“两清”(清港、清市),“两断”(供应链中断油、断冰),“两转”(转产转业、转型升级),“两严”(严密行动、严格执法),以及“两推”(政策攻心推动、以案说法推动)等。

  以“两严”为例,苍南坚持海陆联动执法确保严密行动,执法部门实行“5+2”、“白加黑”工作模式,持续对“三无”渔船和违规捕捞渔船进行高压严打,今年共出动执法人员325人次,刑事拘留4起、20人。而在严格执法方面,在非法问题上绝不松口、整治查处一视同仁的原则,在苍南已经人尽皆知。

  “渔民最怕不公平,害怕打掉了一部分‘三无渔船’,后面就不打了。”蒋献生说,苍南坚持从源头和产业链上压缩非法渔船生存空间,长期铁腕推进工作,如今这种侥幸心理已越来越少。

  此外为确保“一打三整治”工作整治彻底到位,该县还开展了“一打三整治”再核查工作:对已取缔“三无”渔船渔民转产转业、是否再度返海等情况进行调查,并通过基层进行核实,梳理渔民转产转业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及时掌握渔民动向。

  海上坚守者:守护鱼仓的无畏之心

  在启动“一打三整治”的两年多时间,苍南在浙江省同一行政级任务最重的背景下,仍能取得各项指标位居温州市第一、浙江省前列的成绩,离不开这座城市对可持续发展的执着追求,离不开这里的人们对浙南鱼仓的世代情感,同样,也离不开一群不为人知的海上守护者,以无畏之勇气致敬着责任天职。

  25日,苍南县海洋与渔业局执法大队队员刘日知又在“朋友圈”里,晒出了几张海景照片。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在出海巡查的闲暇时分,拍两幅“美景”与大家分享,是这个腼腆汉子的爱好。值得注意的是,刘日知此次回到工作岗位时,右胸口那块深紫色淤青还未完全褪去。

  也是13日那次暴力抗法事件中,在王调身后、欲登船执法的刘日知被渔民扔出的重量超1公斤的“石饼”近距离击中。后来医生检查时直言,如果受伤位置偏离一点,后果可能就不堪设想。

  37岁的刘日知似乎看得很淡:“我们身上磕磕碰碰是正常的。在执法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极端渔民的反抗,有的在我们登船时用脚踩我们手指,有的把煤气罐绑在船身上,有的也会向执法队员投掷石饼等物品阻碍登船。”

  刘日知同事、中国渔政33025船员洪永森也向记者讲述了他的一次经历。

  此前他与同事在当地盐亭镇海域巡查时,曾发现一条可疑船只,执法队员遂决定登船询问。在躲过了渔民扔出的数块“石饼”后,洪永森率先跳上了渔船。“当时船舱里出来了八个渔民,其中一个手里还拿着一把菜刀。”洪永森回忆。

  不断随着海面摇晃的甲板上,8名渔民向率先登船的5名执法队员发起了“攻击”。他们有人上前掐住执法队员脖子,有人试图把执法队员抱起来扔到大海,双方陷入缠斗。其中,作为退伍军人的洪永森成功打掉对方手里的刀具,避免了严重后果。最终,在支援力量抵达后,该艘渔船被成功遣回港口。洪永森直言,回想起那时场面,自己也时常后怕。

  “海洋上和陆地上不一样,大海上茫茫一片,人在那个处境下很容易情绪失控,产生‘你不给我饭吃,我就跟你拼命’的想法。”苍南县海洋与渔业局执法大队中国渔政33025船指导员王瑞飞说,这也要求执法队员要勇敢无畏,更要注重执法的科学性,软硬兼施。

  王瑞飞坦言,他们面临着很大的执法难度。“一方面要取缔非法渔船,另一方面,我们要顾及渔民在海上的安全,同样我们对人没有执法权,出现摩擦时很多时候执法工作并不容易进行。”

  刘日知、洪永森、王瑞飞等人所在的执法大队,共由20多位执法人员组成。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51岁,最小的只有20岁。而除了执法中时常遇到危险外,高负荷的工作强度对他们而言同样是“家常便饭”。

  “尤其是伏季休渔期,受经济利益驱使,常有渔船铤而走险。我们现在就是‘5+2’、‘白加黑’的上班,在海上待一二十天很正常,6月份就有22天都在海上巡视。”王瑞飞说。

  今年共出动执法人员325人次,立案查处违规渔船75件,近两个月来查处“三无”渔船26艘,违规渔船49艘……一组组数字,记录着这支队伍在海面上的坚守。而在数字背后,他们的付出却又不仅仅是数字能够呈现的。

  “拿着这份工资,就要对得起这份责任。”刘日知的话朴实而又让人踏实。的确,他们是海上的“瞭望者”,又是“执法人”,正是这些铁骨铮铮的男儿,不断用无畏撑起着苍南“一打三整治”的信心。

  换方式“吃海”:渔民转产转业“趟”新路

  在苍南,“一打三整治”正以雷霆之势持续进行,而另一方面,如何在打击整治的同时,保障好背后的民生问题,对于该县也是不小的考验。

  蒋献生告诉记者:“大部分渔民靠海为生,以为海上捕鱼天经地义,不让他捕鱼,他没法做其他事情。资源枯竭愈发严重倒逼部分渔民寻找新的出路,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好转产转业工作。‘一打三整治’后续更大的工作,也在这里。”

  正如蒋献生所说,“执法是无情的,关爱是有情的”,在这座拥有168公里海岸线的小城,政府的助推正使越来越多渔民在转型转业中“趟”出新路。

  在该县马站镇后槽村,一片金色沙滩在阳光下闪闪夺目,时常会有游人在这里撑起遮阳伞、搭起帐篷,看着孩子们的奔跑嬉戏放空身心。这里是海螺度假村的一角,该度假村也是如今苍南旅游的新热点。

  “原本这里还是一片滩涂,去年2月开始建设,现在已经是占地60亩,集吃喝玩乐于一体的度假区。周末没有两周的提前预约,房间根本订不到。”该村村委书记黄大宏说。

  他介绍,此前渔业曾是村民的重要经济收入,但在“一打三整治”中,村里26艘“三无”渔船被拆掉,涉及27名渔民。后来,村里看到周边旅游开发的示范效应,通过渔民众筹建立了海螺度假村,27名渔民不仅成为了股东,有些还在这里实现就业,拿到了双份报酬。

  今年40岁,从高中毕业就以捕鱼为生的兰上云,也是海螺度假村的股东之一。他笑言:“在海里面打鱼既辛苦又危险,现在家人的担心也少很多。最主要到年底,我们收入分红有好几万,在这里工作一个月还有四五千元,收入算下来比以前翻了一番。”

  海螺度假村项目如今已被评为“浙江省渔民转产转业典范”,其也是苍南渔民转产转业的缩影。

  苍南县海洋与渔业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林叔森介绍:“渔民转业后的发展最怕同质化,苍南各地因地制宜发展起了观光、休闲旅游、海带养殖、对虾养殖等产业,目前苍南近1/4数量的渔民实现了就地就近转产转业。除海螺度假村外,石砰海洋牧场、赤溪棕榈湾房车营地、沿浦湾红树林海洋公园等都颇具代表性。”

  转业渔民得到更好生活保障,得益于思路的及时切换,也离不开政府对渔民转产转业的有效帮扶。渔民出身的黄大宏说:“在政策、土地、交通改善等方面,政府为我们扫清了障碍。在资金扶持上,政府给的山区经济发展基金、设施类补助超过千万元。”

  如其所说,在助推渔民转产转业问题上,苍南可谓做足了“功课”。

  在转产方面,该县启动小型渔船分类转产工作,通过积极与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对接,实现全县481艘生计渔船转产转业,其中转为养殖用船438艘,转为休闲渔船37艘,转为护渔护礁船2艘,转为海洋牧场管理船2艘。

  在帮助“失海”渔民拓宽就业渠道方面,苍南依托渔业发达优势对“三无”渔船渔民进行技能培训,引导其到正规合法渔船上再就业。同时其还组织了“三无”渔船渔民转产转业专场招聘会,推出600个就业岗位,为渔民及其家属提供就业选择。而目前苍南正大力实施的渔业“科技入户”工程,则为渔民、养殖户专业提供了信息服务与技术支持。

  此外,该县还专门出台《苍南县取缔涉渔“三无”船舶和渔民转产转业实施方案》,对弃渔上岸的渔民,连续三年给予每人每年5000元的转产转业或困难补助。目前已发放补助2633.5万元,惠及渔民2649人,发放主动上交船体补助2943万元。

  “苍南一定会守土有责,把这片海守好,更会想方设法帮助渔民转产转业,获得幸福安定的生活。”对于眼下的“一打三整治”工作,黄荣定向记者表达了苍南的态度。

  另外更值得欣喜的是,苍南通过两年多努力,正使“浙南鱼仓”的海洋渔业资源水平加速回升,曾经失去的鱼类也通过增殖放流重现大海,一切又呈现起欣欣向荣之景。对于这座小城而言,其为子孙留下的,不止是鱼虾,还有一个更值得憧憬的未来。(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