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租赁业搭乘“互联网+”热潮引三种猜想

2015年09月24日 09:43 来源:证券时报 参与互动 

  证券时报记者 孙璐璐

  与成熟的融资租赁市场相比,我国的融资租赁发展可谓仍是“青少年”,但起步晚并不意味着发展慢。截至今年6月末,我国融资租赁公司已达3185家,其中仅今年上半年就新增983家。随着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融资租赁与金融租赁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业内对这一顶层制度设计纷纷给予高度认可,认为租赁行业或再迎发展“新春天”。

  两份指导意见中,均提到支持租赁公司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在第二届全球租赁业竞争力论坛上,租赁业如何顺应“互联网+”的热潮自然成为讨论的焦点。

  从众多租赁业从业高管给出的未来“互联网+租赁业”商业模式看,提及最多的无外乎三类可能性:一是,在融资端,借助网贷平台(P2P)等互联网金融平台,吸引投资者进行投资,扩大租赁业的融资渠道。目前已有部分租赁公司在开展此类业务。二是,在资产交易端,租赁公司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债权转让以盘活资产,指导意见中提及的“建立租赁资产登记流转平台”就是出于该目的考虑。三是,利用云计算、大数据、远程监控等先进互联网技术,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其中,前两种模式本质上都是解决租赁公司现金流问题。多位租赁业从业人员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租赁业属重资产行业,因此资金是永远绕不开的话题,也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民生金融租赁总裁周巍对记者表示,目前中国租赁业的发展有些盲目,不少公司其实是做通道类业务,比如,通过帮助企业融资以赚取利差,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通道类的公司将很难生存;实实在在做资产业务的租赁公司虽然会越来越多,但如何找到稳定的资金来源是发展的关键。

  “目前租赁公司融资的主要渠道仍是银行贷款,我们公司今年上半年新增融资规模中80%都来自银行贷款,但未来多样化的融资渠道肯定是大趋势。今年公司内部就专门成立了互联网金融部门,未来利用互联网进行资产交易、资产管理的空间非常大,这样可以加大资产的周转速度。”周巍说。

  不过,在租赁业依托互联网拓宽资金来源、加快资产周转速度之前,公信力、安全性等问题仍有待解决。中民租赁首席风险官汪海表示,租赁业与互联网融合,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公信力问题。“在‘互联网+’的平台下,公司需要有公信力,这既包括租赁公司自己的公信力,还有互联网平台的公信力;还有解决效率问题,如依托互联网进行融资、资产流转的成本是高还是低,也需要权衡。”汪海说。

  借助互联网解决资金来源还面临着安全性的问题,这与公信力一脉相承。面对目前互联网上出现的P2P、商对客电子商务模式(B2C)、众筹等众多形式,汪海认为,这些不同的形式都是一种表现而已,即解决资产端的信用问题,不论是个人资产、企业资产、还是股权资产,目前都在“互联网+”下存在。但今后会经历大浪淘沙的过程,这几种方式进行融合,哪种形式更安全,就会被保留下来。

  此外,在利用“互联网+”进行租赁资产风险控制等方面,周巍表示,目前不少租赁公司已开始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监测资产质量的变化,如在工程机械上安装全球定位系统(GPS)、在飞机发动机上安装系统监测发动机运行次数等,通过这些技术可以预测资产的寿命损耗,实现远程资产管理。

【编辑:张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