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大象的“艰难独舞”:邮储银行的新朋友圈

2015年12月10日 10:06 来源:北京商报 参与互动 

  作为国内网点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银行,邮储银行昨日更新了自己的“朋友圈”,宣布正式引进10家战略投资者,包括腾讯、蚂蚁金服此类互联网企业,也包括中国人寿、中国电信这类国有大型企业,另外还有6家国际知名金融机构,10位战略投资者的引入主要是为上市铺路。对于这家巨无霸级别的银行来说,互联网金融、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转型渴求要比其他多数银行来得更加迫切。

  10位新朋友亮相

  本次引资是中国金融企业单次规模最大的私募股权融资,也是近五年来中国金融企业规模最大的股权融资。通过这一战略,邮储银行也实现了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单一股东向股权多元化的成功迈进。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邮储银行此次引入的战略投资者有三种类型,包括6家国际知名金融机构:摩根大通、瑞银集团、星展银行、加拿大养老基金投资公司、淡马锡、国际金融公司;2家大型国有企业:中国人寿、中国电信;2家互联网企业:蚂蚁金服、腾讯。此次战略引资,全部采取发行新股方式,融资规模451亿元,发行比例16.92%。

  从10家战略投资者的分布来看,邮储银行此次显然是有针对性地挑选了一些企业。例如,蚂蚁金服、腾讯的加入,有望在互联网金融、技术领域对邮储银行当前业务进行输出改造,并拓展该行的线上业务,实现线上线下高度融合。邮储银行行长吕家进表示,早在引入战投之前,邮储银行就和阿里、腾讯等一些互联网企业在业务上进行了多方面的合作,对于实现线上和线下优势的结合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中国电信、中国人寿则能与该行形成优势互补,借助他们的专业优势和影响力,进一步强化在互联网金融和普惠金融领域的战略布局。而其余6家金融机构引入目的则在于“吸取经验”,进一步加快该行零售业务生机、公司业务拓展。

  大象的艰难独舞

  随着10位新朋友名单的披露,邮储银行的转型、改革路线渐趋明朗。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互联网金融冲击所带来的银行业转型大潮中,这家年轻的“老”银行迫切需要一次脱胎换骨的改造。

  邮储银行前身可追溯到1898年开办的邮政汇兑。2007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批准成立。如今,邮储网络遍及全国农村地区,在全国有4万家支行的规模,覆盖全国超过98%的县。但业务结构单一、互联网渠道缓慢等问题已成为这艘大船前进的羁绊。

  一位银行业资深从业人员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邮储银行有强大的网点优势,吸纳储蓄资金的能力强劲。从数据上来看,该行信贷资产不良率为0.82%,这在银行业里是非常好看的数字,但实际上,这不是因为邮储银行的经营管理能力强,而是他们的资产业务根本没有做起来,近4万个物理网点员工数量庞大。

  目前利率市场化已完成存款利率放开的惊险一跃,经济形势下滑、直接融资渠道拓宽,银行依靠存贷业务生存的老路难以为继,综合化经营、中间业务转型成为趋势。但邮储银行的中间业务相比其他商业银行来说,存在品种不多、速度慢等问题。据邮储银行官网发布的信息,2014年该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比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74%,较2013年下降了0.38个百分点,非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21%,较上一年下降了0.76个百分点。而同期,四大行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都在15%以上,工行则达到20.11%。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近年来异军突起,传统商业银行纷纷加大对电子银行的建设。而邮储银行电子银行替代率略低。

  上市转型急迫

  根据该行的规划,邮储银行将按照改革初期明确的“股改-引战-上市”三步走计划,有序推进上市工作。

  吕家进指出,此次引入的资金可以解决邮储银行的资本补充问题,邮储银行成立以来依靠单一资本,这一次境外的投资,投入的是美元资产,对于该行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促进国际业务的发展,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将会有帮助。该行将按照国家和监管部门确定的改革路线,择机在境外和境内选择上市。此前,曾有消息传出,邮储银行将在明年赴港IPO。

  事实上,近年来,邮储银行的改革尝试非常多,此前曾和一些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股份制银行合作,以实现自我能力提升。不过,上述不愿具名的银行业从业人士表示,引入战略投资者,对邮储银行未来发展能起到一定作用。不过整体架构转变非常艰难,没有决心、毅力很难推进。另一位分析人士表示,邮储银行未来的发展既有难度也有优势,关键是找准策略。作为全国网点覆盖最广的银行,个人业务量占主体,发展零售业务是它的天然优势,应发展有特色的业务,以“三农”、小微为方向。 北京商报记者 孟凡霞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