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机构跑马圈地争外包 未来更重专业化分工

2015年12月14日 10:06 来源:证券时报 参与互动 

  自去年年底《基金业务外包服务指引》颁布以来,共有44家机构获得相关资格,包括21家证券公司、7家商业银行、8家基金公司、5家IT公司和3家独立外包机构。券商作为主力军,借牛市之机迅速跑马圈地。

  自《基金业业务外包服务指引条例》发布以来,多机构跑马圈地,角逐私募外包业务已有一整年,其中,以券商为核心的外包机构为私募提供一站式服务,借此聚集私募资源,发展最为迅猛。不过,随着私募数量的增多,外包机构面临人力、物力等难题,未来将有更多第三方机构被列入名单,“二次外包”或将频繁出现。

  机构跑马圈地

  自去年年底《基金业务外包服务指引》颁布以来,共有44家机构获得相关资格,包括21家证券公司、7家商业银行、8家基金公司、5家IT公司和3家独立外包机构。券商作为主力军,借牛市之机迅速跑马圈地。

  在私募机构负责人眼里,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券商频频举办托管业务推介会,不少机构受邀的微信都看不过来,原因是券商近一年来非常重视主经纪商业务(PB),优质客户成了争抢的资源。据了解,托管和外包是PB业务的两个核心环节,但需要相关资格认证。由于牌照拿得早,招商、国信等券商的PB业务开展较快,后面则有一批同业追赶。

  “说实话,托管、外包业务不是很赚钱,但对于券商来说是很好的切入点,因为我们最终是经纪商,如果私募的盘子落在我们这儿,后面多种业务都可以带来收益。PB业务就像是一个接口,后面连接的是券商的一站式服务。”华东某大型券商机构业务部人士告诉记者。

  尤其在清理配资以后,不少私募要将产品端口接到券商系统,给PB业务带来发展机遇。该人士表示,券商都在快马加鞭,丰富系统里的插件,以后谁能把系统做得更加完善和强大,谁就能吸引更多的私募。

  但他也表示,现在系统风控方面还不是很好,只能做事后风控,还没有将以往信托擅长的事前风控嵌入到模块里面,这就妨碍了一些高要求的私募与之合作。

  据记者了解,最近有大型量化私募在测试多家主流券商的系统,在量化模型接入方面仍存在难题。

  不同于券商希望依托外包业务圈私募资源、扩展主业范围,有些第三方机构则为私募外包服务应运而生。刚入选外包机构的上海元年金融从今年6月开始正式运营,公司首席运营官高勇前向记者表示,目前该公司提供包括但不限于基金估值核算、风控合规、合同修订、基金财务报告等一系列基金中后台服务,“我们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做到产品定制化、流程标准化,并通过提供快速且有效的服务,努力增强和客户之间的业务黏性”。

  据了解,近期华夏基金、广发基金等大型公募进军私募外包业务,则是基于自身强大的后台运营系统,希望探索出创新盈利模式,推动公募基金的混业发展。据了解,公募基金提供的相关服务覆盖估值核算、份额登记、信息披露、交易支持、绩效分析、结算直销等。

  专业化分工或成趋势

  “二次外包”已经出现

  在大张旗鼓开拓私募市场以后,随着私募群体不断壮大,券商等外包机构也遇上了难题。

  北京某券商营业部人士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手上承接了70多家私募的外包,除了基本的托管、运营外包等业务要做,还包括代销、营销宣传等。“现在私募机构越来越多,我们明显感觉人力和物力有些跟不上,原来一站式的‘大管家’真不好当。”

  他反映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在估值清算等“技术活”上,券商原来配备的人员就不多,技术也不如银行的估值团队强大,私募的增加无疑成了负担,而且由于估值业务本身利润较薄,受行情影响大,券商很难配备太多人力;二是大量中小私募希望券商代销,但代销的后端收费往往与业绩挂钩,所以,券商倾向于“挑客”,选择业绩好的投顾去做。

  如何解决私募外包发展中的难题?前述券商人士认为,要将部分专业性非常强的业务“二次外包”给专业机构做,比如,估值清算等本身不是私募痛点,也不是券商专长的业务,可以再外包给专业估值机构做,他们可以利用高效的人工和低成本来完成。

  据记者了解,目前已有第三方公司在承接这种“二次外包”,如上海元年金融就瞄准了以估值外包为核心的基金中后台业务,选用全球服务日均估值10万亿美元规模的国际系统供应商。

  “元年服务的私募基金规模大小不一,最少的只有两三百万,但仍将提供非常优质的服务,且不设保底收费。”高勇前表示。

  同时,跑马圈地结束后,券商可能走上精选私募资源的道路,那么,在新的竞争中又以什么来胜出?前述券商人士认为,券商还是要抓住自己最专业的一段来做,一是凭借研究所的投研力量,为私募提供亟需的研究支持;二是依托强大交易系统、交易模块,揽入量化等对交易要求高、规模大的私募;三是基于投融资和大客户基础,可以为业绩好的私募做代销。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众多的中小型私募机构的外包服务也会走向专业化分工,目前市场上有些机构专门为私募做前端的备案注册、中介代办等行政业务,还有第三方专门为私募做评级和销售业务。

【编辑:陈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