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2016年 美联储会怎么做?

2016年01月04日 10:46 来源:国际商报 参与互动 

  2015年12月16日,美联储发布决议声明,宣布加息0.25个百分点,新的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将维持在0.25%~0.50%的区间。美联储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声明中表示,此次加息之后货币政策仍将保持宽松,未来实际的利率路径将取决于经济前景和数据,同时强调,美联储的加息步伐仍将是渐进的。美联储9年多以来首次加息。

  这意味着美国进入加息周期,同时也意味着美国货币政策结束量化宽松之后回归常态化的政策周期。

  继续加息是确定事件

  自2008年以来,美联储一直保持联邦基金利率即银行的隔夜拆借利率接近于零。美联储此次加息将有两大目标,一是增加投资、创造就业,二是控制通货膨胀率。金融市场已经消化了此次将加息的预期。因此,市场目前关注的是美联储接下来加息的速度和幅度。最新的美联储官员对未来利率路径预期的“点阵图”显示,美联储预期2016年底利率将达到1.375%。

  这意味着以每次加息25个基点计算,美联储明年可能加息四次。此外,摩根大通也预期美联储在明年将继续进行4次加息,主要受供应面推动,例如失业率和劳动力参与率的下降,将推动薪资增长和通货膨胀。

  不过,高盛首席经济学家简·哈祖斯(JanHatzius)以及他的团队在发布的报告中表示,美联储加息仍存在不确定性。

  简·哈祖斯以及他的同事们认为美国经济正在经历一次“龟速复苏”的过程,但也预测美联储明年会将基金利率提高100个基点,并会每季度提高一次。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委员程实对国际商报记者强调,美国同其他主要经济体的主要区别恰在于,美国的产出缺口正在渐次缩小并即将消失。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2016年,美国的产出缺口将连续第七年下降,并首次低于1个百分点,并将于2017年正式消失。考虑到货币政策还有半年到一年左右的政策时滞,美国继续保持宽松货币政策得不偿失。“因此,美联储加息一直都是确定事件,不确定性只能短暂改变时点的选择,不会改变必要性本身。”

  程实进一步指出,首次加息具有不可比拟的拐点性质,从历史看,美国利率的长周期基本为十年一次,两个底部拐点之间往往夹杂着一个完整的“朱格拉周期”。如今,2015年12月美联储加息已成事实,历史已经翻开新的一页,不仅美国经济如此,全球经济也是这样。

  美国进入新布局

  展望未来,2016年,美国经济复苏大势不变,IMF预测的经济增长率为2.84%,较2015年进一步提升0.27个百分点。

  美国经济复苏动能稳定,复苏大势并不会由于货币政策紧缩、地缘政治动荡加剧和政治周期改变而发生根本性动摇。从经济基本面的绝对状况看,美国经济依旧是全球最稳定的增长核心之一,复苏质量值得肯定。

  对于美联储的加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魏亮认为,这次加息应该是试探性的,过去一年美国都在调整加息预期,使大家对加息逐步形成一个共识。对于金融市场来说,短期来看25个基点的升幅已经被完全消化了,这主要归功于过去一年的预期调整,使大家做好了防范准备。

  实际上,在过去接近100年里,美联储没有任何一次加息是成功的,总是会引起本国或国际上的金融波动,甚至金融危机。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国都采取了充足的防御性措施,使得这次加息被迅速消化了。

  但在魏亮看来,这仅仅是短期影响,如果美联储进入了加息通道,美国必然要使其经济彻底复苏之后的利率水平恢复到一个常态。美国常态的利率水平一般是3%~5%,而现在的联邦基准利率仍然是在0.25%~0.5%这个区间,也就是说至少距离3%还有2.5个百分点的差距。从目前来看,虽然在加息的始点上风险被迅速消化了,但是过去一年的全球金融市场却非常动荡,这与美联储加息不无关系。“从这样的角度去评估,未来美国如果继续加息,将对全球经济,尤其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产生较大影响,包括资金外流、金融市场动荡等。不过,美联储也在做一些防御性的准备,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在未来加息的过程中逐步摸索试探市场的反应,各国也会按照美国的信号作出相应调整,使加息的影响不至于像过去几次那样剧烈。”魏亮说道。

(编辑:中国商务新闻网 www.comnews.cn)

【编辑:刘旭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