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人民币对美元双向波动是新常态 单边上扬一去不复返

2016年01月14日 11:04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陆绮雯

  “猴年临近,人民币汇率走势也再次‘猴动’起来。”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最近撰文指出,“尤其是最近一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急跌让很多人心惊肉跳,不少做贸易的朋友焦急地问我该如何对冲汇率风险。就连我的助理都开始心神不宁了,因为过去几年,她把自己很大一部分储蓄从港币换成人民币,闭着眼指望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贬值压力有多大?从本周来看,在岸人民币已较新年第一周波动趋缓。昨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5630,较前一交易日贬值2个基点。离岸人民币本周的价格变化虽比较剧烈,但已显现稳定一面,即与在岸人民币价差收窄,周二离岸人民币较在岸即期一度溢价,这是2015年10月以来首次出现这样的情况。
  2016年人民币汇率到底怎么走?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他们的观点或许可以给正在考虑如何持币的投资者一些参考。

  人民币对美元双向波动会加大

  在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看来,人民币对美元双向波动的加大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调整有关。他指出,目前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已不再只盯美元,但也不是完全自由浮动。加大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力度,即保持一篮子汇率的基本稳定,是在可预见的未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主基调。实施这种形成机制的结果,就是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的稳定性将增强,人民币对美元的双向波动会加大。
  “人民币汇率之所以不应只盯住美元,主要是因为盯住单一货币会加剧国际收支不平衡,也会导致更多套利活动。”马骏说。
  由此可以得出判断,在参考一篮子的汇率体制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变化不会是单方向的。
  马骏认为,建立一个比较透明、有市场公信力的一篮子汇率机制,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让更多市场参与者顺应一篮子货币的目标进行交易,从而有效减少央行干预的频率和规模。当市场充分理解参考一篮子的汇率形成机制后,预期就会趋于稳定,做空人民币的压力也会下降。市场预期趋稳后,包括经常项目顺差和人民币利率高于外币利率等积极的基本面因素,就会在人民币汇率形成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预计今年人民币对美元贬值5%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教授陈学彬指出,人民币不存在大幅贬值的基础。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仍居世界前列;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的新兴市场国家,其经济增长的红利和巨大的市场,对国际资本仍具有较大吸引力; 中国仍是贸易顺差国;人民币加入SDR(特别提款权)篮子,为人民币资产的国际使用提供了长期信用支持,等等。这些因素,在他看来,是决定2016年人民币汇率不会大幅贬值的基础。
  但与全球其他主要货币相比,人民币2015年相对美元贬值幅度约4.3%,略高于日元、瑞郎和英镑,相比欧元和其他发展中经济体货币,人民币汇率具备较大的浮动空间。陈学彬预计,2016年人民币对美元会在波动中小幅贬值5%左右,汇率可能在6.5至7.0之间宽幅波动。
  “汇率波动一方面可打消单向贬值预期,另一方面也是汇率灵活性上升的表现。”陈学彬认为,近年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幅度超过56%,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当前美国经济复苏、美元进入加息周期,中国经济仍在探底,需要宽松货币金融环境来稳定经济,为转型创造有利环境,减缓出口竞争力下滑,并抵抗通缩威胁。

  人民币单边上扬一去不复返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人民币汇率单边上扬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今后人民币也不会再追随美元或其他任何单一货币的步伐。
  李小加给出建议,随着人民币国际地位提升,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将更加市场化,双向波动将成新常态,所有人民币使用者和投资者都需系好“安全带”,做足风险管理。
  陈学彬也表示,在全球范围内,人民币仍将是强势货币,但市场应尽快适应汇率双向波动加大的状态。
  李小加再三提醒投资者,任何一种市场化的货币都有升有贬,就像我们要适应美元、欧元、日元等国际性货币大幅波动一样,对于人民币,我们也应习惯这样的新常态。
  “在金融市场上,汇率风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完全不进行风险管理。”在李小加看来,港交所的人民币货币期货就是很好的汇率风险管理工具,该产品目前已成为全球交易所市场交投最活跃的人民币期货。

【编辑:袁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