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托业各路英雄在奔跑中变阵 后起之秀耀眼

2016年01月20日 13:32 来源:证券时报 参与互动 

证券时报记者 杨卓卿

  信托公司年报披露高峰历来集中于每年4月下旬,但通过银行间市场,业界可以提前知晓2015年信托业运营的总体情况。

  截至2016年1月15日,全行业68家信托公司中已有51家公司在全国银行间市场披露了2015年度财务报表,其中不包括上市公司安信信托,陕国投则未披露信托业务收入指标。

  2015年,51家信托公司合计实现信托业务收入580.61亿元,平均实现信托业务收入11.61亿元,同比增幅10.06%;实现营业收入940.90亿元,平均实现营业收入18.45亿元,同比增幅20.46%;实现净利润472.35亿元,平均为9.26亿元,同比增幅14.56%。

  “从行业发展基本格局看,信托公司的增长动力与增长态势已发生重大转变,信托行业面临新的发展格局。”中建投信托研究创新部总经理王苗军告诉证券时报·信托百佬汇记者。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实力雄厚的老牌信托公司开始呈现发展疲态,而一批新兴公司则表现出令人可喜的活力。

  重庆信托

  人均净利超3000万

  银行间市场数据显示,重庆信托、中信信托及平安信托居2015年信托公司净利润前三。其中,中信信托与平安信托净利均超31亿元,而重庆信托净利润由2014年的24.3亿元猛增至40.4亿元,成为一匹大黑马。

  重庆信托近年业绩表现突出,与其完成金控布局紧密相关。这种资本运作在为重庆信托带来业务便捷的同时,也为其带来更为直观的利润回报。

  截至2014年末,重庆信托前三位股东分别是重庆国信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国寿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及上海淮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此外,重庆信托分别持有重庆三峡银行34.79%的股权、合肥科技农村商业银行24.99%的股权、益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49%的股权,同时还持有西南证券部分股权。据了解,重庆信托还新近拿下国都证券约4%的股权。

  重庆信托有关高管向记者表示,公司的成本控制力颇为有效。从已曝光的数据来看,重庆信托净利润独占鳌头,另两项指标亦均列业内第4位。

  2015年,重庆信托的营业收入较2014年增长44.99%至51.52亿元;信托业务方面,重庆信托2015年实现信托收入24.82亿元,同比增长37.41%。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信托人均利润一直稳居业内第一。2013年,公司总人数91人,人均净利1472万元。2014年,公司员工仅增加4人,人均净利则飙涨至2621万元,甩开行业第二名江苏信托近千万元的距离。

  有重庆信托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2015年重庆信托人均净利超过3000万元,但在浪急水深的经济环境中,多年坚持的零不良率已成过去。”

  华能信托

  五矿信托在奔跑中

  信托业务收入增长滞后,已成为业界人士担忧的重要缘由。

  2015年信托业务收入增长率仅为10.06%,较营业收入整体增幅低了超过10个百分点。自2012年以来,在信托业务收入增速放缓更为明显的背景下,信托业务收入作为信托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在信托公司整体收入中的占比持续下降,目前已逼近60%的关口。

  “在信托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整体保持较快增长的背景下,作为主营业务收入的信托业务收入,严重滞后于营业收入的整体增长,显示2015年信托公司的营业收入增长主要依托于固有业务收入的增长。”王苗军说,上述情形为信托公司未来的可持续性长远发展带来重大隐忧。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华能信托与五矿信托信托业务收入均表现不俗。数据显示,华能信托2015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76%至26.77亿元,而其信托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1.97%至19.47亿元;净利润方面,同比增长17.58%至15.08亿元。

  15亿元的净利润在上述51家信托公司中位列第八位,紧追两家实力雄厚的老牌信托公司——上海信托及中诚信托。数据显示,上海信托和中诚信托2015年净利润均有所下滑。其中,上海信托略微下滑2.24%,而中诚信托净利下滑幅度高达27.82%。

  与华能信托一样,另一家央企背景信托公司五矿信托也在2015年表现出色。

  数据显示,五矿信托2015年营业收入增长40.69%至21.75亿元,信托业务收入更是增长57.05%至18.33亿元;净利润方面,同比增长50.15%至13.21亿元。在上述51家信托公司中,五矿信托可以跻身净利榜第十位。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