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险资举牌再成市场焦点 增持方约等于野蛮人?

2016年09月20日 18:02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新华网北京9月20日电(刘绪尧)9月18日晚间,伊利股份公告称,阳光产险9月14日增持566.7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9%,并且阳光产险和阳光人寿已合计持有伊利股份3032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触及举牌红线。19日早间,伊利股份宣布紧急停牌。

  险资举牌再度成为市场的焦点。尽管阳光保险称不主动谋求成为伊利股份第一大股东,但是前海人寿举牌万科A的资本热剧温度犹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伊利股份选择停牌并筹划重大事项就是吸取万科教训,严防“野蛮人”入侵。

  潜伏期超6个月 何时买入成谜

  与此前诸多举牌案例不同,在过去六个月中,阳光保险合计买卖伊利股份股票总额不足400股。

  按照现行信披规则,举牌方除了需要对触及举牌线的交易进行公告外,同时还应披露前6个月内买卖上市公司交易股份的情况,通过这些数据,外界能够了解到举牌方的增持方式、增持日期和具体交易价格。

  根据披露信息显示,阳光人寿在今年4月买入伊利股份100股,7月卖200股,8月再卖100股,触发举牌线之前,阳光保险对伊利股份过往6个月的所有交易记录就只有上述3笔,相较于举牌后的整体持股3.03亿股,可以说,实质上6个月没有披露任何交易记录。那么,阳光人寿究竟是何时进场的?

  记者查阅年报数据和季度数据发现,在阳光人寿现持有的伊利股份5%股权中,1.8%股权是在2015年四季度或更早时间进场,3.11%的股权是在今年3月14日之前进场(通过对比中报、一季报和权益变动书数据,3.11%的股权阳光保险至少还通过3个账户持有伊利股份,且三个账户均未达到前十大流通股东),剩余的0.09%是在9月14日买入。

  喊话不可信 真金是王道

  在保监会确定阳光人寿此次举牌伊利股份合规后,阳光保险表示未来12个月内不再继续增持伊利股份,并且不想控股伊利,举牌伊利纯属财务投资。

  但是,此前“万宝战”里无数次隔空喊话已经令资本市场各方风声鹤唳,王姚之间的隔空喊话虽能换来叫好但换不来股权,口袋里的现金才是王道。

  从伊利此前半年报的股本结构上看,第一大股东呼和浩特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持股比例仅为8.84%,第二大股东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为6.25%,公司股权极为分散。此次举牌后,阳光保险极为可能已经跃居第三大股东。如今,阳光保险只需再增持4%的股份便可夺取第一大股东之席,若以伊利16.11元的停牌价来计算,只需不到40亿的现金即可达成。

  对于险资的突击入围,伊利本身股权分散不利于防守。据媒体报道,伊利内部人士19日表示,伊利管理层通过停牌在寻求与阳光保险及其他股东的沟通时间,同时,伊利管理层也在寻找“金主”支持,以避免恶意收购的风险。

  举牌如期而至 切莫断言“野蛮人”

  记者采访多位市场人士,对于此事的看法颇为一致“伊利被举牌是意料之中”。

  根据伊利股份的2016年半年报,伊利股份当期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300.87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持平,实现利润总额38.0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41%。此外,与同行业竞争对手相比,伊利2015年净利润几乎是蒙牛的2倍。

  “伊利的高成长性被多家券商给予了增持的评级”,中金公司一名匿名分析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述道,“人均消费量提升、产品结构优化正推动中国乳业增长,伊利竞争优势显而易见”。最新的券商研报指出,2016年伊利预期PE仅约18倍。

  平安证券9月18日发布研究报告中也表示,阳光保险举牌伊利仅仅是开始,“机会成本持续下降背景下,伊利对寿险为代表的长期资金吸引力显著,即使不考虑阳光保险再次增持,相信这仅仅是众多长期资金举牌伊利之开始。”

  今年以来,国内资本市场近年来发生多起外来资本举牌上市公司案例,前有万科宝能,后有恒大举牌概念股。“这说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到了一个阶段,资本去举牌上市公司,本身代表着价值发现。但是,切勿将举牌一概定义为‘野蛮人’,在合规的范围内,都是资本的正常运作,不会被监管层干预。”上述分析师强调道。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