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货币政策转向? 专家回应“不可能”

2016年11月03日 10:04 来源:中新经纬 参与互动 

  中新经纬客户端11月3日电 (钱蕊莎)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货币政策部分强调抑制资产泡沫,加之近期中国央行已逾半年未降准降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下跌、表外资产或纳入广义信贷监管传闻等,市场对中国货币政策可能转向的讨论升温。专家认为,中国货币政策并未出现拐点,不太可能出现紧缩的货币政策。

  2014年11月至今年2月底,央行曾经六次降准、六次降息,但最近半年多来,央行没有使用降息降准的工具,而是更多地开发并常态化使用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等中短期货币政策工具来达到宽松效果。

  10月6日,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表示,随着全球经济复苏逐步正常化,中国也会对信贷增长有所控制。

  “在实体经济需求不足、尤其是投资意愿不足的环境下,过度使用货币政策可能反而会给经济的稳定和转型带来负面影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告诉中新经纬客户端。

  对于市场人士解读的货币政策重心开始由稳增长转向抑制资产价格泡沫,甚至推测货币政策会渐渐收紧,专家认为稳健仍是中国货币政策的主基调,不太可能出现紧缩的货币政策。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在接受中新经纬客户端采访时指出,10月28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并不能说是首次在货币政策领域提出防范资产泡沫,中国的货币政策一直以来都在密切关注资产市场。

  陈道富也表示,不认为货币政策出现了趋势性拐点。

  “当前并不适宜逆转稳健型货币政策,转而采取紧缩型货币政策。中国的货币政策一直以资产市场为重要参考。中央提出抑制资产泡沫,凸显了中央对市场中可能出现的资产泡沫的高度重视。货币政策的操作会更加稳健,避免出现年初货币信贷过度投放的现象,更加关注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

  赵锡军表示,“保持物价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是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的两大核心职能。“当前汇市、楼市等方面的最新变化会引起央行的注意,甚至可能促使央行使用流动性工具,但不足以动摇货币政策稳健的主基调。”

  陈道富也表示,货币政策的目标是多元的,但中国在面临金融风险积聚并有所暴露、CPI维持在2%左右、PPI多年负增长后刚刚转正、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推进的背景下,货币政策的首要目的是为推动改革、化解风险,提供相对稳定的货币环境。

  对于微观实体普遍反映资金偏紧,而宏观层面则流动性充足的困境,陈道富认为,主要是因为金融与实体经济没有形成良性互动。

  “寄希望于通过宽松货币政策来解决当前环境下的企业资金紧张,可能不利于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甚至固化了低效机制,也可能带来货币过度超发。企业资金紧张是果,解决应从因上入手,货币政策在这个过程中应为改革提供适宜的货币环境,而不是延缓更根本的体制机制改革。”(中新经纬APP)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