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A股翻红、金价回落 看美联储加息如何影响咱钱袋子

2017年06月16日 08:36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 

  昨日凌晨,美联储如期宣布加息,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到1%至1.25%间,这是美联储年内第二次加息,也是自2015年12月以来第四次加息。此次美联储加息对国内A股、楼市、汇市、金市等会产生哪些影响?老百姓又该如何面对?记者采访了业内专家。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沈春宁 李冲 贾晓宁

  A股

  A股昨翻红,但整体看影响有限

  散户故事 行情待观察,谨慎操作或空仓

  股民范先生表示自己对美联储加息的消息不太关心,他认为加息虽然会对A股产生一定影响,但他做短线,还是看重个股及国内消息。老股民顾先生昨天没有操作,他认为,美联储加息的“靴子”落地,A股市场未来趋势肯定是企稳向好的,但6月的行情他觉得还是比较“凶险”。他表示,6月份自己不会进行大操作,静待7月来临。新股民李先生在上个月割肉出局,对于近期股市大跌还是心有余悸。虽然前几天大跌昨日A股翻红,但他依旧没有参与的意愿,表示还要再等等看。

  后市

  研判

  选低估值二线蓝筹或超跌创业板龙头

  融360理财分析师刘银平认为,从理论上来看,美联储加息、美元升值,会导致更多资本流向美国市场,这对中国股市显然是不利的,但是目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相对稳定,加息对A股影响有限。

  金百临咨询秦洪的观点亦是如此。秦洪表示近期A股市场情绪有所复苏,后市或将震荡企稳,同时,妖股复活、新股活跃,从而带来一定的交易机会,可以跟踪。

  南京证券分析师则向扬子晚报记者分析道,从操作的角度看,本轮美联储加息前,A股尤其是创业板有一个下跌过程,热点正从一线蓝筹向二线蓝筹转移,建议从业绩的角度选择低估值的二线蓝筹股及超跌的创业板龙头股。

  楼市

  央行若跟进,房贷压力就大了

  最新动态 南京二手房市场进入“放假模式”

  在经历了接二连三出台的新政之后,南京二手房市场观望情绪渐浓,甚至有经纪人表示南京二手房市场已经进入了“放假模式”。据南京网上房地产数据,5月南京共成交商品住房6095套,环比4月的5461套涨了1成多,不过同比却大跌6成,是近三年同期成交量最低的一次。

  市民李女士想换房,她有一套位于江宁的小套房屋准备出手,从年初就挂在网上,但是近半年一直没有成交。

  后市

  研判

  关键看央行是否跟进,从而影响房贷压力

  美联储加息对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会有哪些影响呢?业内专家的观点出现分歧。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影响没那么大。他举例称,以2017年3月为例,美联储宣布加息之后,中国经济也没有受到实质性的影响,如果有分析认为近期媒体报道的一二线城市房价下降和美元资产流失,即与美联储加息相关,倒不如说这是各地方政府“五限”所导致的成交量低迷。

  但财经专栏作家,黄金钱包首席研究员肖磊认为,美联储加息是一把“枪”,枪打出头鸟,确切地说,就是会对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有影响。以2006年美国房地产市场为例,受信贷刺激,需求被源源不断地创造,获得房屋抵押的机构,把房子视为最优的抵押物,投资者则把房子作为最好的投资选择,市场对这一切深信不疑,但整个链条也变得越来越脆弱。在美元流出欲望加剧,经济增速下滑,人口拐点已非常明显,整体消费和投资面临很多不确定的情况下,居民收入的预期增长是否能够支撑目前超过三百万亿市值的中国房地产市场,结果显而易见。

  南京房地产领域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表示,中国房地产市场主要影响因素来自国内,受美联储货币政策影响不大,但要警惕美联储加息导致的国内资本流出给房地产业带来的负面冲击。但他认为,美联储加息,意味着央行加息的可能性在增加,因此对于已经贷款买房的人而言,意味着还贷压力可能增加。

  对美元升值?人民币短期将保持稳定!

  汇市

  市民故事 有出国留学需求,适时分批兑换美元

  南京市民赵女士6月底将送儿子到美国留学。两年前,她意识到美元出现了升值趋势,便一直在陆续、分批兑换美元,两年来陆续兑换了近20万美元。赵女士表示,对于这次美联储加息对人民币汇率带来的影响,自己虽然看不清楚,但考虑到孩子将在美国读书,所以还是准备分批适时加仓美元。

  南京市民赵女士6月底将送儿子到美国留学。两年前,她意识到美元出现了升值趋势,便一直在陆续、分批兑换美元,两年来陆续兑换了近20万美元。她告诉扬子晚报记者,第一次兑换美元时的汇率是6.4,手中一有闲钱就兑换一部分,即使美元加息也并没有打乱自己的计划。“以前汇率低的时候兑换得多些,最近兑换得少了。”赵女士表示,对于这次美联储加息对人民币汇率带来的影响,自己虽然看不清楚,但考虑到孩子将在美国读书,所以还是准备分批适时加仓美元。

  80后常先生虽然没有留学等需求,但看到美元加息,他在犹豫,要不要兑换些美元购买美元理财产品。

  后市

  研判

  汇率近期稳定,人民币换美元理财不划算

  中信建投宏观固收首席分析师黄文涛认为,尽管美联储两次加息,央行也都上调逆回购利率,但前两次美联储加息环境下,人民币存在贬值压力。近期央行通过在中间价形成机制中增加逆周期因子,打压人民币贬值预期,释放了汇率维稳的信号。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黄志龙分析,当前美元走势面临拐点,升值周期可能已经终结。

  美元走弱,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周期可能终结,下半年人民币汇率可能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虽然近两个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并没有跟随美元指数回落而显著升值,但是短期内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压力已不复存在,后期甚至还可能面临升值压力扩大的局面。因此,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匆忙把人民币资产换成美元资产的行为并不可取,特别是近期人民币资产收益率在不断上升,人民币资产仍然是优于美元资产的配置标的。

  金市

  金价此前已多次回落,跌无可跌

  市民故事 每年都会逢低买些金条“压箱底”

  南京市民陈女士做些小生意,她对扬子晚报记者说,这五六年来每年她都会买5到10根金条,一是为了分散投资,二是为女儿提前准备嫁妆。陈女士表示,自己每年会在银行人士的提醒下在不同时段购买黄金,不知道这次美联储加息后对金价会产生什么影响,后续该何时介入比较好?

  后市

  研判

  近期金价回落,或是好的介入机会

  记者了解到,上次美联储加息,黄金大涨,而这次美联储加息之后,黄金反而大跌了。对此,业内人士表示,上次加息大涨,是因为黄金在此之前已经经历了漫长的波段跌幅,空头一度逼近低位,市场预期过度消耗,致使空头跌无可跌。

  那么,本次美联储加息之后,黄金怎么走呢?融360理财师刘银平认为,美联储加息之后美元指数走强,而且美联储发出年内还有一次加息动作的信号,以打压黄金价格。但是由于全球避险情绪较高,因此金价下跌幅度不会太大。

  对于后续的操作,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黄志龙建议,可以在黄金价格回落时适当增持黄金。美元指数与黄金价格反向走势屡屡被市场所验证,2011年美元贬值周期中,黄金价格上升到1890美元/盎司,相反,在2014年下半年以来的美元升值周期中,黄金价格下探至1070美元/盎司。今年年初以来,美元升值周期进入拐点,黄金价格也出现了11%的涨幅,近期黄金价格出现短暂回落,是一个较好的介入时期。

  新闻延伸 真正的大杀招: 美联储年内缩表!

  据报道,在此次议息会议上,美联储除了如市场预期的继续加息之外,更重磅的是还对外宣布了更多“缩表”的细节。所谓“缩表”,即缩减资产负债表的规模。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联储观察家称目前存在美联储在9月开启缩表的可能,这项缩表计划令市场感到意外。据CNBC的报道,美联储最终的目标是将资产负债表缩减到2万亿~2.5万亿美元的水平,而目前其规模为4.5万亿美元,这意味着美联储将从市场收回至少2万亿美元的流动性(预计需要多年才能完成)。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货币都是基础货币,在实际流通中创造的货币要远远多出2万亿美元。

  这一决定多少让市场感到有些意外,因为在通胀低于预期的情况下,加息加上缩表相当于紧缩的货币政策。这也使得2年期国债收益率出现反弹。

  还有多个领域

  将受加息影响

  石油: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吴剑表示,此次美元加息符合预期,相比而言,美原油库存的降幅较小不及预期,对油价影响更大。

  实体经济:“美联储加息本身对中国实体经济冲击不大。”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高玉伟对记者表示,关键还是做好自己的事,在稳增长中促改革、调结构,同时注意抑泡沫、防风险。

  美股: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提前被市场充分预期,这次加息对美股走势影响不大,预计美股仍将延续强势走势。

  债市:招商证券分析师徐寒飞表示,当前同业存单利率水平很可能达到了年内高点,未来半年将持续下降,这意味着被同业存单不断“抬高”的债券收益率曲线,所承受的压力也将逐渐下降。

  沈春宁 李冲 贾晓宁

【编辑:刘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