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朱宁谈防金融风险:监管体系补位要跟上金融创新脚步

2017年08月15日 13:36 来源:中新经纬客户端 参与互动 

  中新经纬客户端8月15日电(毕彤彤)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而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朱宁近日在接受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号:jwview)专访时建议,金融监管要逐渐与时俱进,改善整个金融科技发展的步伐。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朱宁 中新经纬刘攀摄

  金融监管要与时俱进

  技术与产品的创新,使得金融机构的业务不断扩围,直至行业出现广泛的混业经营现象。

  朱宁认为,金融行业的混业经营在过去的20年,对中国乃至全球的金融监管者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影响了监管者对整个金融的理解和对金融业务的广泛控制。

  “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变,我们传统的金融产品可能很大程度上要被新的产品与服务颠覆或替代。”朱宁指出,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监管体系与创新的经营业务之间会产生监管缺位。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也强调,要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补齐监管短板。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强化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

  朱宁认为,这也是国家为什么最近特别提出宏观审慎监管。“每个金融机构都认为自己控制了风险,但如果所有的金融机构都这么认为,会在整个宏观层面产生非常大的风险,风险一旦暴发,可能会导致整个经济受到很大的冲击。”朱宁分析称。

  朱宁指出,金融风险有两种,一种是概率很大、冲击力极强的风险,即“灰犀牛”,另一种是不确定性的风险,即“黑天鹅”。从整个投资者和监管层的心态来讲,往往会花更多时间来防“灰犀牛”。

  对于中国的监管层在今后一段时间该如何有效地防控中国整个宏观系统性金融风险,朱宁建议,金融监管要逐渐与时俱进,改善整个金融科技发展的步伐。

  监管需遵循市场规律

  “监管还是要按照整个市场规律的趋势,国内无论是在金融行业还是在其它领域都出现一个明显的现象,‘一放就乱,一管就死’。”朱宁在采访中说。

  朱宁指出,运动式的监管使得整个监管有时效性或者任意性,没有完全按照市场发展的规律或者行业发展规律来行事,且短期内无法改变投资者对于市场的预期。

  对此,朱宁建议,第一,监管部门需要从现在的主体监管向业务监管过渡。现在是证监会管证券公司,银监会管银行,保监会管保险公司,但是金融机构从事的业务越来越复杂,比如互联网金融行业刚开始并没有明确的监管主体,此时,运动式的监管就不能有效地触及到被监管方。

  第二,要让市场能够真正公开、公正、公平,让市场更有效地发挥它配置资源、配置资本的作用,让不同的参与者知道自己在整个金融体系里各自的风险和所获得的收益。

  第三,公正必须得明确指出,一些有信息优势的投资者不能利用信息优势来侵蚀或危害其他投资者的利益。

  此外,国际监管的惯例显示,有效的监管要注重创建规则和执行规则,更多的是突出监管监督职责,而不是管理职责。“我们的监管者也应该逐渐降低自己的管理意识,增强服务意识和规则制定意识。”朱宁称。

  影子银行诱导大规模金融风险

  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日前发布《中国影子银行季度监测报告》指出,2016年中国影子银行资产增长超过20%,达到64万亿元,相当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86.5%,增速仍然较快。

  但同时有迹象显示,目前监管政策的措施加强已顺利控制了银行理财产品和“应收款项类投资”等影子银行的增长。

  朱宁向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表示,中国影子银行规模并不一定很大,但它的发展速度和规避传统监管的能力非常强。影子银行的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就是增加了信息披露过程中的不对称性或不透明性,监管者根本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情况。

  为什么现在对影子银行给予这么高的关注?朱宁指出,因为它很可能会成为大规模金融风险的诱因。影子银行的另一问题在于即使其扮演了融资和投资的功能,但它的资金并没有流入实体经济,而是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发生了空转。这既不利于资产的有效配置,又放大了宏观系统风险。

  扭转刚性兑付意识要改变对经济的预期

  金融风险出现后,投资者的第一反应是有政府兜底。“刚性兑付是投资者在我国目前的政治经济环境下,做出的自认为最理性、最正确的选择。”朱宁认为,“球”其实是在监管层这边,考验的是监管层如何采用市场机制、法律制度等手段逐渐打消投资者这种刚性兑付的思路。

  朱宁认为,投资者对整个经济增长理念和增长模式认识的转变,其实是扭转这种刚性兑付思路的核心。投资者要逐渐扭转经济增长要达到7%、8%的这种预期,很多资源配置的扭曲就是来自于对于经济增长速度的强制性追求。(中新经纬APP)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编辑:王忠会】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