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复杂格局下大类资产走势集体萎靡,未来投什么?

2018年07月10日 16:23 来源:中新经纬 参与互动 

  中新经纬客户端7月10日电 (罗琨)无论是千锤百炼的股民,还是赶上过去十年楼市暴涨的房地产投资者,抑或是在其它渠道已经驾轻就熟的“投资大拿”,可能都会发现,过去熟悉的套路正面临挑战。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持续,叠加国内金融强监管、去杠杆持续的大环境,股市、债市、汇市、楼市等大类资产走势集体萎靡。

  在市场格局调整的过程中,怎么样守住财富,并且在未来使社会及居民财富实现更进一步的增长?

资料图。中新经纬董文博 摄

  近日,在青岛举行的第四届中国财富论坛上,会议承办方《财经》与诺远资产联手推出以“资管与财富增长”为主题的专场论坛,就这一话题展开深度解析。

  “随着技术的日益进步,在未来新的财富创造中,资本所起到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过往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所积累的财富越来越多,如何有效将这部分财富转换成资本投入,从而产生更多的财富,将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命题。” 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秘书长杨再平在会上表示。

  杨再平表示,中国是一个高储蓄率国家,当前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超过60万亿。同时,高净值人群接近200万,所拥有的财富达65万亿。如何最大限度地运用好这部分财富,不仅关系到未来社会财富的增长,对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也非常重要。

  包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前世界银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表示,理财收入在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比重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财产性收入的增加,理所当然将提升居民消费的积极性,让消费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从而帮助中国经济结构真正实现从投资到消费的重要转型。

  杨再平认为,过去金融体系的不足,主要是由于缺乏多样性。以往实体经济的资金来源更多是依靠银行系统,而银行撮合的是风险偏好较低的资金。对于很多高净值人群来说,其资金风险偏好相对较高,与之对应的是一些以高科技为代表的项目,其本身风险较大,但也有更高的回报潜力,一旦对接成功,将能够极大地增加社会财富,并为实体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对于资产管理行业来说,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是通过更加多元化、风险多样化的产品和工具设计,尽可能做好存量财富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对接与撮合。”杨再平称。

  诺远母公司汉富资产管理事业群总裁任劲在会上发言时表示,私募股权投资作为沟通存量财富与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桥梁和工具,发挥了重要作用。多年来,汉富一直致力于通过私募股权投资,做好存量财富与创新产业发展之间的对接,并投资了一批优秀的创业创新项目,其中包括蔚来汽车、柔宇科技、优客工场、奇虎360、人人车、唱吧等独角兽企业。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在引导社会财富支持新经济发展上有着更高的效率。

  任劲在接受采访时透露,目前汉富股权投资主要关注四个行业:消费升级、大健康、人工智能和高端制造。之所以选择这四个行业,跟中国经济的发展面向一个新的转型升级阶段是相吻合的。

  此外,国富资本董事长、青金所董事长熊焰表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一直存在股权资本来源不充分的问题,这有其必然性。与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数代人的积累相比,中国的原始资本积累仅经历过一代人,基础相对较差。中国长期股权资本的形成机制也不健全,金融体系中的80%以上的资金还是转化为债权性资本。

  针对如何破解这一问题,熊焰建议,可以考虑通过将巨量的国有资本转化成股权资本,注入有优势的民营企业。通过这种转换,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民营企业股权资本的活力和弹性,同时也符合做大做强做优国有资本的要求,对于中国经济也将产生更大的贡献和支撑。

  任劲表示,不仅是国有资本,对于私人资本来说,通过股权投资投入到更有未来成长空间的新兴产业当中,也是更好实现财富增长的途径。

  杨再平也建议,在促进存量财富转化为新的财富的过程中,要注意三点:一是回归本源,将资金最大限度引入实体经济;二是对于金融工具的精准化设计;三是切实管理好风险。(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编辑:李季】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