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金融服务要真往“小”上转

2018年07月16日 09:15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 

  金融服务要真往“小”上转(金海观潮)

  支持小微企业不能“雷声大雨点小”,也不能“小微不小”。要找准服务对象,完善产品体系,让金融对小微企业的服务更精准

  近日,人民银行等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从货币政策、财税激励、优化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多条短期精准发力、长期标本兼治的措施。央行负责人还表示,整体提升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能力,关键是增强服务渗透能力,下沉服务重心,真正往“小”上转,着力打通小微企业融资的“最先一公里”。

  小微活,就业旺,经济兴,小微企业是经济新动能培育的重要源泉。截至2017年末,全国小微企业法人约2800万户,个体工商户超过6500万户,合计占全部市场主体的比重超过90%;小微企业贡献了60%以上的GDP、50%以上的税收以及80%的就业岗位;小微企业完成了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是创业创新的重要载体。小微企业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然而其在资金上常常还是觉得“渴”,融资渠道亟须进一步打通。

  融资为何不够畅通?究其原因,一方面,相比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往往不够完善、财务管理不够规范,抗风险能力也比较弱,难以获得银行等机构融资支持。数据显示,我国小微企业融资来自正规金融机构和民间融资的比例大致为六四开,而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平均在6%左右,温州民间借贷登记利率为15%以上,小额贷款公司等类金融机构利率则为15%—20%。正规金融机构提供的融资多一些,会降低小微企业融资的加权平均成本。另一方面,一些地区支持小微企业存在“雷声大雨点小”的问题,投入了很多资金,但效果不尽如人意。甚至还存在金融服务“小微不小”,符合小微自身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不够丰富,需要帮助的小微企业还在缺血。让金融支持好服务好小微企业,应在“更精准”上下功夫。

  更精准,体现在要把资金用在刀刃上,解决企业切实需要。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金融机构就要下沉服务重心。盲目地广撒网,浪费金融资源,得不偿失。真正往小微上使劲,要找准服务对象,也要完善产品体系。小微企业与大中型企业差别较大,服务小微更应对症下药,在不同成长阶段,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和融资方式不同,尤其是从未与银行发生过借贷关系的初创期企业,首次获得贷款更不容易。深化小微金融服务,既要完善创业投资政策,增加对初创期小微企业的投入,也要强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有序拓宽融资渠道,构建覆盖小微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融资服务体系。

  更精准,体现在应当有效控制防范风险,激励与惩戒并重。在小微企业政策支持力度越来越大的背景下,既要确保各种政策执行好、落实好,更要注重防范道德风险。除了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还应加强对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运用,改造信贷流程和信用评价模型,对积极聚焦主业、健全财务制度、提升自身信用水平的小微企业要予以政策鼓励,对存在弄虚作假、骗贷骗补等违法违规行为的,要毫不手软、严厉打击,依法依规查处,持续推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效果提升固然重要,有效控制风险才是利于小微企业可持续经营的长远之计。

  更精准,也离不开多方配合。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全社会共同努力。正如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近期反复说的那样,要在政策合力上下功夫,几家一起抬,这是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支撑点。试图单靠加大货币政策支持是不够的,监管部门应考虑小微企业风险情况,给予差别化监管,财政部门应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地方政府也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多方合力助推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王 观

【编辑:刘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