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深港合作圆桌会议嘉宾:深港应成跨境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

2015年10月28日 14:52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参与互动 
深港合作圆桌会议嘉宾:深港应成跨境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
图为深港金融合作圆桌会议现场。

  深港合作圆桌会议举行,嘉宾建言——

  深港应成为跨境离岸 人民币业务中心

  近日,以“香港与深圳金融合作的挑战与机遇”为主题的深港合作圆桌会议在深圳举行。作为“特区中的特区”,前海在深港金融合作中扮演的角色成为会议关注的重点之一,多位嘉宾论及前海的金融创新试验。他们认为,前海合作区及广东自贸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的成立,标志着深港金融合作进入新阶段,而“一带一路”战略为深港金融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会议由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和深圳市博源经济研究基金会共同举办,香港金融发展局主席史美伦,港交所内地事务科首席中国经济师巴曙松,法国巴黎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陈兴动等作为嘉宾参加,会议讨论了经济环境与金融业的发展、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与合作、深港通、人民币可兑换下的资产管理,以及深港在资产管理下的合作等主题,为深化深港合作积极建言。

  深港应携手打造全球离岸中心的枢纽

  香港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而深圳也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金融中心城市,两地金融领域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特别是国家设立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支持前海构建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和国家金融业对外实验示范窗口,设立广东自贸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有利于推动深港金融的深度融合。

  香港金融发展局主席史美伦表示,今年是中国全面深化经济和金融改革的一年,当前和今后的一段时期。人民币国际化、资本项目的开放、利率市场化、债券市场统一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金融创新变革已经开始,人民币国际化以及因国家策略而催生的多项重要政策,包括“一带一路”都是深圳和香港金融业发展难得的机遇。

  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香港和深圳已经成为发展跨境和离岸人民币业务最好的合作伙伴。目前,深港两地建立了畅通的支付结算、互联通道,在香港办理的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总量中,大部分是通过深圳办理的。同时,今年上半年,在深圳银行跨境人民币业务当中,香港地区的结算占总量达到2/3,最近,近50家港资的金融机构已经在深圳开展了业务,两地在票据清算、银行卡清算、信贷服务、跨境人民币和港币服务等方面有着密切合作。

  她说,在这个良好的基础上,深港两地可以深入合作,争取成为国内市场和全球离岸中心的枢纽和桥梁,更好地发展跨境和离岸人民币的业务。2012年6月,发改委公布了前海一系列先行先试的政策,在政策框架中,金融占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前海更被中央定位为“粤港现代服务业创新合作的示范区”,进一步推动深港合作。

  开通深港通只待“开绿灯通行”

  深港通问题成为会议的议题之一。史美伦表示,深圳、香港两地的交易所已经完成了深港通方案的设计,并启动了技能系统的开发,两地监管机构同意以后将推行深港通,而启动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这意味着深港两地的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即将实现。在回答记者提问时,香港金融管理局助理总裁李永诚认为,因为最近股票市场波动比较大,要慢慢来,保守一点,稳妥一点,待市场的情绪平稳下来,再推行深港通也不迟。不是开不开的问题,而是时间的问题,已经准备好了,就是等“开绿灯通行”。

  巴曙松表示,当下,如果要推深港通,对深圳更有利。因为已经开通沪港通,所以,国内合格的投资者该出去对外投资的流动性,以及对海外市场比较关注的流动性都已经出去了。现在再开深港通,其实是打开了海外资金投资深圳优秀上市公司的一个新窗口,因此,从流动性、投资对标的、投资机构重合度等方面来说,开通深港通对深圳市场更有利。

  此外,多位嘉宾对深港合作打造资产管理中心提出了建议。瑞东集团董事总经理刘延安说,以保险业为例,过去的7年,香港保险业保持年均15%左右的增长率,这个速度比国内、新加坡保险业增长率都高。在香港一年的新单保费里,如今来自内地客户占新单的20%,说明内地对香港保险产品的旺盛需求。他认为,香港要建设成为人民币的离岸中心和国际的资产管理中心,深港两地在资产管理平台的合作、人才培训、市场的产品推广和业务创新等方面都有发展空间。(范京蓉 文/图)

【编辑:温雅琼】

>港澳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