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访香港戏棚传统手艺人严顺利:人生如戏棚

2017年02月14日 16:18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新华社香港2月14日电 题:人言“人生如戏”,他说“人生如戏棚”——访香港戏棚传统手艺人严顺利

  新华社记者丁梓懿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办事处近日宣布,又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望进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录,其中包括已有几百年历史的戏棚搭建技艺。

  13日下午,记者专程来到位于荃湾的三栋屋博物馆。据说,这里正在搭建一个小型戏棚,供市民及游客观赏。记者抵达现场时,正赶上搭棚师傅严顺利的团队在棚下进行清理工作。

  眼前这座戏棚,由数百根或粗或细的杉木及竹枝搭建而成,记者上前摇了摇其中一根木头,发现相当牢固。严顺利告诉记者,搭好一座戏棚,并不容易。要先将主要的木头立正竖直,支起框架,再用细一点的竹枝像蜘蛛网状沿着这些木头编织起来,并用黑色胶带将其交叉缠绕,使其固定。整个架棚搭好以后,师傅们还要慢慢顺着架子爬到棚顶,用一些锌铁片将顶层覆盖,起到遮挡风雨的作用。

  严顺利短发乌黑、体型健壮、声音洪亮,丝毫不像是一位已年过花甲的人。上世纪70年代初,15岁的他跟随师傅学习搭棚手艺。他回忆说,小时候每逢过年,他所在的石澳村就会搭起戏棚供村民听戏或祭祀,调皮的他总是喜欢爬上去玩,从那时起就对戏棚有种说不出的好感。

  到现在,严顺利从事戏棚搭建工作已经45年了,他笑称,“一人搭棚,全家光荣。”他的眼里闪烁着孩子般的渴望和光芒,“人生没有那么多的45年,搭棚是我的兴趣,我做得很快乐。我虽然60岁了,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做下去。”

  香港作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摩天大厦鳞次栉比,拥有现代风格的建筑比比皆是。然而每当地方筹办神诞、盂兰胜会或太平清醮等一些大型活动时,人们会专门请来一些拥有传统手艺的师傅搭建独具香港特色的大型戏棚,成为一道令人惊叹的都市风景。

  在影视业不那么发达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戏棚这种临时建筑,作为一种老少咸宜的娱乐项目,为港人带来了不少欢乐。

  搭棚时不用一钉一锤,只需一些可循环利用的杉木、竹枝及锌铁片便可完成,绿色环保,没有噪音和污染,且方便拆建,省时省力。搭棚时要因地制宜,根据地形需要,且搭之前不用画图纸,单凭师傅的经验和眼力,在心中打好腹稿后开始动工,戏棚便可逐日成型。

  当谈起参与搭建过的规模较大的戏棚时,严顺利说,香港很多有名的戏棚都是由他和队友完成的,其中包括青衣戏棚、西九戏棚、锦田戏棚等。他特意提到,2015年锦田太平清醮时他与十几名队友、耗时3个月搭建了一个可容纳7000人的超大型戏棚,戏棚中间有长达20米空间没有圆柱作支撑,只靠一些横梁构成拱形,承托整个棚架,却很安全牢靠。

  严顺利回忆说,当时有一批外国游客慕名前来参观,在他们看到戏棚的那一刹那,都流露出惊讶的神色,还纷纷竖起大拇指,惊叹搭棚师傅的高超技艺。说完这些,他脸上笑开了花:“能让全世界的人看到我们中国人传统独特的建筑风采,再苦再累都值得!”

  当天下午,严顺利向记者展示了他搭棚时所用的弯刀、锯条等工具。记者观察到,这些工具应该有些年头了,把手处被磨得很亮,上面留下了他这些年来辛勤劳作的印记。

  随后,严顺利又从工具背包里掏出了一个沉甸甸的牛皮纸袋,里面装着他以往工作时的照片。他说,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将这些照片随身携带。累的时候就翻翻看,看着一个个戏棚拔地而起,有种说不出来的快乐和满足感。

  香港目前专门从事戏棚搭建的公司并不多见,据严顺利所知只有几队人马承接搭棚工作,而且都是年龄较长的师傅。“年轻人觉得太辛苦,都不愿意做。很怕这项手艺会失传。”所以,他有一个梦想,希望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戏棚背后的故事,重视它、保护它、把它带到内地、带向世界,让它发扬光大。

  “人们都说人生如戏,在我看来,我的人生更像是一座戏棚,从无到有,从下到上,戏台上承载着我四十多年的梦想和回忆……”严顺利说。

【编辑:王诗尧】

>港澳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