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填海觅地成重要可行选项 香港社会人士呼吁冲破框框

2018年09月01日 17: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香港9月1日电 土地房屋问题是目前香港社会面对最严峻的问题之一,特区政府亦成立“土地供应专责小组”,研究增加土地供应的方案。9月1日出版的香港《紫荆》杂志刊载有关土地政策的多方讨论。多位人士指出,填海觅地是解决相关问题重要的可行选项。

  香港新社联理事长陈勇指出,填海一直与香港发展密不可分,但近10年填海工程停顿。既然不同持份者在收地问题上争论不休,与其蹉跎岁月,不如冲破“海不能填、郊野公园边陲绿化地不能碰”的思想框框。

  他表示,各方案的可行性尚待研究,但假如能在政府牵头下,进一步细化分析、进行环评,并让社会在数据基础上开放讨论,将有助各界平衡生态保育及社会可持续发展,寻求共识方案。政府也有责任搭建沟通平台,摆事实,讲道理,兼顾各方需求。

  团结香港基金今年8月发表公共政策研究报告,建议政府优化现有的“东大屿都会”计划,加大填海造岛的面积,加快填海时间,纾解土地房屋需求。

  团结香港基金总干事郑李锦芬表示,强化版“东大屿计划”有助纾解土地房屋需求,提升港人生活质素,释放旧区重建潜力,扩展行业发展空间,完善区内交通枢纽。在环保方面,专家亦建议尽量避免或者减少对生态的影响。

  香港经民联也认为,填海造地是增加土地供应的可行选项。最有效的方法是在维港以外物色合适的选址填海,同时适度扩大现有选址的填海范围,既可省去更改土地用途的程序,也不涉及业权、收地和迁拆赔偿等问题。

  香港民建联刊文指,回顾香港与类近城市的经验,要开拓大幅土地总离不开填海。未来香港应将填海造地的焦点放在离岸水域。与此同时,还需要多管齐下觅地,特别是在占香港土地面积六成以上的乡郊土地寻找出路。

  民建联强调,当社会作出抉择后,有关方面必须因应土地发展对环境生态、渔农业、棕地作业、乡郊及寮屋居民的影响,制定合适的补偿、复业及发展政策,让受影响居民获得安置、经营者获得补偿或复业,环境生态得以持续发展。(完)

【编辑:何路曼】

>港澳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