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日本鼓励生育 为何难以奏效?

2015年11月02日 21:17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日本是经合组织中老龄化和少子化最为严重的国家,甚至"少子化"这个词就是个日语词。日本政府在鼓励生育方面不可谓不下功夫,但结果却收效甚微,无法扭转出生人口不断下降而老年人口不断增加的趋势。

  日本政府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日本的出生人口不断下降,2013年出生人口不足103万人,不足日本战后第二次婴儿潮时(1971年至1974年)年均出生人口的一半。出生率也一路下滑,2013年的生育率仅为1.43,虽然比2005年的最低值1.26略有回升,但仍然不足以扭转高龄、少子化大势。2015年日本14岁以下人口仅有约1500万人。随着医疗和生活水平的提升,日本老年人口不断增加,预计到2050年65岁以上的老年人约占总人口的40%。预计到2048年日本人口将跌破一亿。

  日本政府很早就意识到日本正陷入高龄化和少子化泥潭,也通过了《少子化社会对策基本法》和少子化社会对策大纲等种种应对少子化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战略,试图提高生育率,但收效甚微。政府从儿童补贴、保育设施、职场支援、税收优惠等几个方面做了一定的努力。

  但不少日本人仍然觉得养育子女是一项沉重负担,加上收入下降和就业职场的不稳定,对于很多人来说甚至连结婚都成为一件困难的事情。2010年统计显示,日本30-34岁女性未婚率达到约35%,甚至35-39岁女性的未婚率也达到了23%。而35-39岁日本男性的未婚率更是高达35%,超过20%的日本男人终生未婚。

  为了鼓励生育,日本从1972年起就断续施行了儿童津贴制度,每月补贴数千日元(1万日元约合524元)。早期的儿童津贴制度对儿童年龄等有较多限制,有些仅限于儿童3岁以前或者6岁以前,并且对家庭收入有限制。而2010年施行的儿童津贴制度则取消了家庭所得限制,规定15岁前每月可领取1.3万日元。2012年这一政策又有变化,对家庭所得有所要求,并且对3岁以上和3岁以下15岁以下的儿童实行1.5万日元和1万日元的差异补贴。考虑到巨大的育儿成本,这一津贴只不过杯水车薪,有研究指出其对提高出生率并无实质性意义。

  中国家长们普遍感觉到压力山大的入托难,在日本同样存在,被称为“待机儿童”问题,即幼儿不能及时地送进保育机构而需要“排队”。据新华国际客户端了解,由于日本妇女婚后继续工作的情况在增多,而日本家庭通常没有长辈带孙辈,所以对保育设施的需求也随之增加,逐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1994年日本政府就提出了“天使计划”,完善保育服务制度,2001年日本政府制定了“待机儿童0作战”计划,2004年又提出了“儿童、育儿支援计划”。2014年日本全国的待机儿童还有2万多人,虽然这一数字并不大,但并没有完全解除父母的后顾之忧,日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仍然在想方设法为育儿父母提供更多的后援。有研究指出政府需要提高幼儿园老师待遇等。

  和国内的入托难不同的是,日本的幼儿园和保育园绝大部分为公立,其中保育园可接受0岁以上儿童,有些还在摇篮中的婴儿就被送入保育园。费用根据家庭收入而定,新华社驻东京记者的小孩5年前在日本上保育园时只有1岁,由于属于低收入家庭而无需缴纳任何费用。

  不管是儿童津贴还是晚上保育设施,都难以根本提高日本家庭的生育意愿。日本女性生育率下降,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在于经济环境的恶化。由于家庭收入下降和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日本女性婚后或者产后继续工作的情况增多,此外由于劳动力不足,日本政府也希望女性更多地为经济增长发挥作用。一方面鼓励女性婚后继续在职场工作,一方面又希望女性多生育,这本身就是一个难以两全的问题。

  虽然日本政府从立法上保障育儿女性的各种权利,但女性选择育儿的同时必然面临巨大的成本,比如职位的变动和收入的下降。在现实的经济压力面前,从家庭的角度无法安心添丁,而从雇佣方企业的角度,越是宽松的育儿休假制度越是对企业经营不利,因此雇佣方往往变相提高女性育儿的机会成本。日本工会总联合会近日汇总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过去5年内在职怀孕的女性中有约40%未能如愿取得育儿休假。此外,超过60%的女性表示“感觉不到”社会对职业女性怀孕生子的意识变化。(记者华义,编辑张忠霞)

【编辑:张艾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