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在长野探访日本唯一“开拓团”史料专题设施

2015年11月09日 14: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在长野探访日本唯一“开拓团”史料专题设施
图为模拟中国东北乡村仓房风格的展馆建筑。中新社记者 王健 摄
图为馆内情形。 中新社记者 王健 摄

  中新社东京11月9日电 题:在长野探访日本唯一“开拓团”史料专题设施

  中新社记者 王健

  曾为当年日本侵华战争“国策”产物的“开拓团”最大人员来源地长野县的下伊那地区,如今坐落着日本唯一专题展示其相关史料的“和平纪念馆”。

  该馆运营委员小林胜人感叹,对于当年这个堪称怪异的历史产物,现如今日本的年轻一代已很少有人清楚了。但战后70年之际再来回顾这段历史,其实很有现实意义。

  据馆方介绍,开馆两年多来,虽地处偏僻山区,仍已吸引了总计8万多人前来参观,远超当初预想。其中年长者为多,也有不少组队前来的学生。

  在这座模拟中国东北仓房建筑样式的纪念馆内,以各方搜集的大量史料图片、影像、物品和亲历者证言实录等,构成八个展示部分,细述当年“开拓团”自谋划成型直至溃灭的经过及其带来的“遗孤”问题等后遗症。

  展示资料显示,当年被派往中国东北的“开拓团”总计27万人,其中长野县以近33000人遥居各县之首,而仅下伊那地区就达8389人,占当时该地区人口的4.5%。

  馆内陈列品中,当年官方组织“忽悠”各地农户等前往“开拓”的招募海报和宣传品上,诸如“到满洲去”、“想成为地主吗”等字样颇为刺目。由日本关东军先期提出的“移住计划”文本,更充斥着处心积虑的谋算。

  从开馆时仍在世的13名亲历者那里录得的证言,成为重要展示内容。其中一位回忆道,当时村里有势力的人直接就来说,你们家应该去,“尽管母亲并不愿意,但根本无法违拗。”

  距此不远的饭田市,在一座以归国“遗孤”及其配偶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日间托老设施内,83岁的下伊那郡泰阜村民中岛千鹤向记者回忆起当年情形:她8岁那年刚上小学,就随全家去了中国东北的“开拓村”。战败后村民被军方抛弃而自行出逃途中,因饥寒、疾病、掉河等,死了很多人。走投无路之际被当地一户人家收留,成为其养女。尽管这家人之前没少受日本兵的欺压和迫害,却仍对她说,是军国主义把你们毁了。此后一直待她如同家人。

  中岛感叹,现在常想当时到底为什么要去中国,说是去“开拓”,其实就是把中国人的地和房子给抢了占了。这些一开始并不清楚,后来慢慢明白,我们真是不该去的,这实际就是侵略中国,最终两国的老百姓都受罪。

  81岁的宫泽顺子是下伊那郡天龙村人,当年被家里带到中国东北去“开拓”时年仅1岁。她称,当时的离家情形如今已很难记清。如今想想,我们是不该去的,真后悔。但当时什么都不知道,村里的命令大家就去了。这一切都是侵略战争造成的,战争带来的只会是灾难。

  记者注意到,在借阿智村一块空地而建的“开拓团”史料展示设施前,有一块花岗岩造型石碑,上面刻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几个大字。

  小林胜人说,在下伊那地区,当时作为成年人亲历那段历史者,如今几乎都已谢世。而当时尚为孩童,数十载后历经坎坷才得以归国的现存者,也已不足百人。他称,去别国擅自“开拓”,这本身就是一桩奇怪的事情,其实质是侵略战争的附属品,其行为也只能说是侵略。如今日本对于当年为何侵略中国仍未有充分的反省,而为了不再出现这样的悲剧,需要每个人都去认真反思,都去了解历史。这也正是当地民间团体筹资发起建立这座纪念展示设施的初衷。(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