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国总统选举预选:好戏开“演”

2016年01月31日 14:17 来源:新华国际客户端 参与互动 

  随着美国总统选举的预选阶段于当地时间2月1日正式启动,这场四年一度的大戏也正式开幕,多位候选人将倾情演绎与党内或党外对手之间的恩恩怨怨。

  纵观以往竞选“戏份”,家庭、战争、喜剧等元素屡见不鲜,几场“传统节目”更是考验竞选人“演技”。

  家庭助阵

  说到总统选举,不能不提这第一场“传统节目”温馨家庭片:丈夫、妻子、孩子一起助选。

  以克林顿夫妇为例。从希拉里2007年初次宣布竞选总统开始,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就多次为妻子站台。

  出席活动、陪同记者,克林顿样样精通,夸起自己的老婆也头头是道。这对夫妇表现得恩爱有加,仿佛克林顿任内的“那些事儿”完全不存在。

  再比如第一个宣布参选的共和党候选人特德·克鲁兹。他的竞选广告只有一个场景,就是跟老婆孩子坐在沙发上一起讲故事。

  讲的是什么?批评奥巴马医改方案的《奥巴马医改如何偷走圣诞礼物》,批评政府经济政策的《驯鹿鲁道夫下岗失业》,还有讽刺希拉里“邮件门”的《格林奇丢失了她的电子邮件》。这则既温馨又幽默的广告很快吸引大众的注意力,反响不错。

  刻意抹黑

  激烈竞争之下,一场不可避免的重要“大戏”就是抹黑对手。不管真的假的,只要有选民“听进去”,那就是“极好的”。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在《竞选州长》中淋漓尽致描述竞选的虚伪性和欺骗性,最讽刺一幕莫过于在政敌教唆下,几个不同肤色孩童冲到演讲台上管竞争对手叫爸爸。

  现实中,候选人之间的竞争早已脱离了“叫爸爸”这种低级阶段。有证据的拿事实说话,没证据的捕风捉影,更高明的则是拿证据“强词夺理”。

  比如2011年,还未宣布参选的地产大亨唐纳德·特朗普就质疑贝拉克·奥巴马的出生地不是美国,理由是奥巴马只公布过简版出生证明而不是详版。

  依据美国宪法,只有在美国本土出生的公民方能担任美国总统。准备竞选连任的奥巴马虽然称这一话题“无聊”,不过白宫仍然老老实实公布了他的详版出生证明。

  握手言和

  一般而言,同党候选人之间互相攻击的最高潮是在电视辩论上。众目睽睽下,各位候选人如何发挥聪明才智,巧妙批评对手、褒扬自己,是一大看点。

  但令人吃惊的是,这些在电视上互相批评、恨不得立刻划清界限的竞争对手们,在本党确定总统候选人提名之后却又能迅速惺惺相惜,好得不分你我。

  比如,奥巴马2007年批评希拉里在外交政策上的观点与小布什政府太过接近,将希拉里比作“清爽版的布什和切尼”。而希拉里则反击说这种类比很“愚蠢”。然而奥巴马赢得总统选举后,偏偏任命希拉里为国务卿,主管外交事务。

  对于这种“翻脸认人”,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储殷认为,这自然不是任性而为,反而是一种高度理性化的行为。竞选过程中候选人的一举一动都是由公关专家、策划团队等反复推演确定的。因此,“台前打架、台后喝酒的情况太正常”。

  现实需要

  对于美国总统候选人“拼演技”这一现象,储殷认为事出有因。

  首先,总有一些选民不了解候选人,越大规模的选举其实越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因此,如何吸引选民关注、如何“上头条”,势必成为候选人最关心的问题。候选人倾向于通过精彩表演来维持媒体曝光率,以吸引更多资源,支持后面的竞选活动。

  “大多数选民是冲动的、感性的,他们对候选人及其竞选纲领不了解,也不关心。因此候选人的个性化色彩就成为选民喜好的关键。可以说,选民们绝大多数时候是在根据候选人的‘表演风格’来决定自己手中的选票,”储殷说。

  本届总统选举中的“特朗普现象”最能体现这一点。共和党竞选人特朗普因争议言论频繁上头条,支持率也出人意料一路飙升。

  储殷认为,特朗普就是以打破常规的方式突出个性,而且他并不在乎这种个性是否招人喜欢,因为他深谙关键就是要成为话题本身,正所谓“人生如戏,全靠演技”。(记者 郑昊宁)

【编辑:葛雨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