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国际观察:英国“硬脱欧”影响几何?

2017年01月18日 20: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视频:英国寻求硬脱欧 反对党领袖:鱼和熊掌哪能兼得  来源:央视新闻

  中新社北京1月18日电 题:英国“硬脱欧”影响几何?

  中新社记者 刘旭 马佳佳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当地时间17日在伦敦发表有关英国“脱欧”谈判立场的演讲。她表示,英国不会留在欧洲共同市场,但会寻求与欧盟签订自由贸易协议。

  英国首相当天的演讲是英国自去年6月举行公投决定脱离欧盟以来首次明确“脱欧路线图”内容细节,受到外界高度关注。有分析认为,特雷莎·梅宣布英国不会留在欧洲共同市场,表明英国将会寻求“硬脱欧”。面对英国首相的表态,金融市场、贸易机制各方面会做出哪些反应?这份表态又会给英国和欧盟带来哪些后续影响呢?

  从金融市场来看,面对特雷莎·梅的“硬脱欧”表态,英镑不但没有出现此前预期的暴跌,反而一度对美元暴涨3%,创下1998年开始追踪数据以来最大单日升幅。

  舆论认为,英镑不跌反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金融市场对政治风险的反应具有预期性。据英国《卫报》报道,特雷莎·梅本月8日接受英国SkyNews访问时即表示,英国将脱离欧盟,未来有权管控移民,对于欧盟进入英国的人员,自定义一套规则。因此在“硬脱欧”早有苗头的前提下,市场对其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经提前进行了消化。

  同时,特雷莎·梅的演讲也结束了好几个月来外界对英国脱欧方式的猜测。城市指数集团研究部主管凯瑟琳·布鲁克斯说,总的来看,特雷莎·梅的讲话阐释了自英国“脱欧”公投以来市场关注的一些方案细节。不仅如此,特雷莎·梅还在演讲中表示脱欧协议需经国会投票表决,令市场对英国“硬脱欧”影响的担忧有所缓解。

  加之自英国“脱欧”公投以来,英镑对美元汇率已下跌了约20%,技术上也存在一定反弹需求。多种因素导致当天英镑对美元汇率一度大涨,并带动其他主要货币走强。

  关于英国的“硬脱欧”方案对英国经济的影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崔洪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称,由于前期已出现对英国“硬脱欧”方案的预期,短期内不会引起英国经济的大动荡,后续影响则需待英国国内各界以及欧盟对该方案如何反应而定。

  特雷莎·梅在演讲中提到,要尽早达成“脱欧”协议。对此,崔洪健认为,尽快达成协议对市场来说是一件好事情。如果久拖不决,反反复复,对经济的负面效应会更大。崔洪健说,从中长期来看,脱欧方案对经济的影响仍然存在不确定性。他指出,特雷莎·梅的“脱欧方案”中否认单一市场,坚持“要脱得干净”,从而重新和欧盟讨论达成经济安排,这将会对它国在欧洲大陆的投资产生影响。

  特雷莎·梅在演讲中称,要“建设一个全球性的英国”,将面向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其他经济体寻求合作。英国外交大臣鲍里斯·约翰逊也在《每日电讯报》释放消息称,英国“脱欧”后将不再受共同外部关税的约束,也不需执行欧盟委员会的贸易政策,“这意味着我们将能够与世界各国订立新的自由贸易协定”,并透露其他国家已经“排着队要和英国签署‘脱欧’后的贸易协议”。

  对此,崔洪健称,若英国政府能够坚持开放和自由的立场,能够和其他经济体尽快讨论达成自由贸易和投资方案,对英国经济将有长期利好影响。如若不能,或将产生负面影响。

  崔洪健认为,“硬脱欧”方案展示了英国政府要“尽快脱”,还要“脱得干脆”的立场,该立场将有利于欧盟内部形成统一意见同英国进行谈判。关于英国的脱欧方案对其他欧洲国家的范例性影响,崔洪健指出,如果英国能够按照预期顺利脱欧,且未对经济产生明显影响,甚至还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便会向欧洲国家传递出“脱欧并不会产生难以承受的经济影响”的信息。那将对法、德一些主张反欧盟、反欧洲一体化的右翼势力产生一定鼓舞和示范性作用。

  被问及如何应对英国脱欧对欧洲的影响,崔洪健分析说,英国脱欧对欧盟的影响是长期的,目前要尽快消化脱欧对欧洲市场的即时影响,不能让其他成员国都暴露在风险之下。专家分析指出,为了应对英国脱欧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欧盟应该从解决欧盟国家的共性问题、设置技术、法律等层面的限制和门槛等方面作出努力。(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