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媒体:暴力强迫乘客下机 美联航犯了“昂贵的错误”

2017年04月12日 01:37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 

  在此事件中,超售其实不是问题,关键症结在于美联航处理不当。这也给各家航空公司打了个预防针,是时候反省一下超售模式是否灵活。

  近日,美联航将乘客拖下飞机的新闻,引发了舆论广泛关注。当地时间4月9日,美国联合航空原定下午5时40分由芝加哥飞往肯塔基州最大城市路易斯威尔、编号为UA3411的航班,出现了超额订票的情况。随后一位亚裔乘客被随机选中离开飞机,在坚持拒绝后,被赶来的机场保安暴力拖拽下了飞机。整个过程被乘客视频录像后传至网上,引起舆论哗然。

  “撵乘客”合规却不合理

  这家以廉价闻名的航空公司,犯了代价昂贵的错误。乘客抵制,媒体谴责,接下来还有数额巨大的诉讼费、公关费、业务损失。不少人甚至都有些同情美联航的股东了,他们的钱正在被一群笨人在白白地糟蹋。

  不过,根据航空运输合同,在美国,航空公司在超额售票的情况下,就算是已出票的乘客,航空公司也有权拒绝其上机。而相对应的,在这种情况下,航空公司需要给予现金或是免费改签的补偿。同时,如果乘客无法配合或是干预到了机组人员的工作,航空公司也有权要求其下机。

  从法律看,这的确没有问题。但是,美联航原本可以做得好一些;而且这也不是一起单纯的超售事件。因为当时乘客全部上了飞机,航空公司却想增加临时4名工作人员登机,机组是以超售为由“征集”志愿者。最开始标价是400美元,随后上涨至800美元,而且给的是补偿代金券而不是现金,结果无人同意。随后他们抽签决定,谁要被赶下飞机。

  众目睽睽之下,公司员工和乘客“抢”座,本来就会让人不舒服。机组“悬赏”的代金券从400美元涨至800美元,无人起身,也说明价格没有吸引力。

  为什么代金券不上升至1200美元、1300美元呢?为何不将券直接换成现金?我相信,金额上涨,肯定会有乘客抢着下飞机,价格不会失灵。

  美联航不想花钱摆平乘客,而是把乘客赶下去。这相当于说,他们不重视乘客感受和利益。这样的事情发生得多了,难免会有麻烦。这下可好,为节约一点小钱,闹得天下皆知。

  都是超售惹的祸?

  有人批评,这都是航空界的超售积弊,是超售惹的祸。他们认为,航空公司为了多赚钱,经常搞超售,这是在埋下隐患,应当禁止。如果没有超售的存在,也不会有人借题发挥惹出这件事。对于这样的批评,笔者认为,超售不是问题,因为这背后有复杂的算法,有其合理性;此事症结在于美联航处理不当。

  在日常运营中,航空公司发现,一些乘客买票之后,会在起飞之前退票或改签。虽然航空公司会收取一些费用,票终究还是没有卖出去。对运力有限的飞机而言,任何座位空置都是损失。日积月累,那可是一笔钱。如何弥补损失呢?很简单,多卖票。

  很多情况下,航班的机票是卖不完的。飞机上都坐不满,超售就不会有问题。哪怕票卖出去,刚好有人退票改签,多卖的票也会弥补损失。如果刚好没人退票改签,就会出现晚来乘客没座位的情形。怎么办呢?那就“悬赏”,号召已登机的乘客退出座位。补偿通常是一笔钱,免费乘坐下一班航班,甚至还有免费食宿。

  从经济学角度看,只要利益加码,诱惑够大,总有喜欢多花些时间、赚点钱的人愿意退座。无论退票还是登机乘客,他们都获得了满足。但发生超售补偿事件,成本往往很大。航空公司从这趟航班超售机票赚的钱,往往不足以补偿退票乘客。幸好这样的事情并不经常发生,超售作为一种模式,还是划算的。

  给其他航空公司打了预防针

  为减少超售补偿事件发生,航空公司会计算空座概率,超售成本,赔偿风险,盈亏的平衡,这后面往往有复杂的数学模型。现在,美国航空界每年超售的人数多达百万以上。超售成功与否,成为航空公司盈利的关键。

  这次美联航事件,原本可以正常解决。无奈此机组人员“太抠门”,他们不愿意多花钱,刚好还碰上执拗的乘客,于是诉诸暴力,把事情拉到最难处理的境地。

  事实上,这也给各家航空公司打了个预防针,是时候反省一下他们的超售补偿模式是否灵活了。

  □菁城子(媒体人)

【编辑:叶攀】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