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高中生掀起全美控枪运动

2018年03月30日 09:59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 

  高中生掀起全美控枪运动

  本刊记者/孙文晔

  在美国,买枪比买宠物还容易。不过,青年们已经对此忍无可忍了。

  美国佛罗里达州帕克兰市高中的一群校园枪击案生还者,正推动着美国的枪支管制运动。2月发生的枪击案,在他们学校造成17人丧生。这一个月来,幸存者们并未保持沉默,他们中的5名代表登上了《时代》杂志的封面,标题是他们在控枪讨论时使用的标签“#enough(够了)”。

当地时间3月14日,千余名来自华盛顿、弗吉尼亚州、马里兰州的学生在国会山前举行集会活动,抗议枪支暴力,呼吁完善控枪法案。图为来自华盛顿贡萨加高中的学生们高举在佛州校园枪击案中遇害的学生名字,控诉枪支暴力。
当地时间3月14日,千余名来自华盛顿、弗吉尼亚州、马里兰州的学生在国会山前举行集会活动,抗议枪支暴力,呼吁完善控枪法案。

  在佛州学生的带领下,美国各地学生都走出学校,华盛顿3月24日刚刚举行一场 “为我们的生命而游行”的抗议活动,80万人将白宫围困得水泄不通,规模仅次于反越战。

  帕克兰校园枪击案幸存者之一,学生艾玛·冈萨雷斯在集会上的讲话令人动容。她逐一念出被枪杀的17名学生的名字,然后沉默了6分20秒,这正是他们被杀害的时长。

  “欢迎参加革命。”这是一名幸存者,对“让我们坐下、保持沉默的领导人、怀疑论者及愤世嫉俗者”讲的一句话。作为回应,世界各地近800个城市,数百万人涌向街头,以示对枪支管控的支持,举行游行的城市,除了美国,还包括悉尼、东京、孟买、柏林、巴黎及伦敦。

  虽然抗议声浪在国会山上可以听得一清二楚,但国会并未做出回应。因为国会3月24日开始休会,议员们也都回到各自选区。而在宾夕法尼亚大街的另一头,白宫主人特朗普也早已飞往南方去打高尔夫球。

当地时间3月14日,美国纽约杰奎琳肯尼迪高中的学生手举标语、高呼口号,要求政府采取更严格的控枪政策。当天,全美数千所学校停课17分钟举行集会,纪念一个月前佛罗里达州枪击事件中的遇难者。2月14日,美国佛州帕克兰市道格拉斯中学发生枪击案,造成17人死亡。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廖攀 摄
当地时间3月14日,美国纽约杰奎琳肯尼迪高中的学生手举标语、高呼口号,要求政府采取更严格的控枪政策。当天,全美数千所学校停课17分钟举行集会,纪念一个月前佛罗里达州枪击事件中的遇难者。 中新社记者 廖攀 摄

  舆论上,对枪支管制的呼声连年高涨,但“学生们的呼声与国会山和白宫的行动形成了鲜明对比”。美国政府虽然已经取得一些成果,但象征性明显大于实质性。

  佛州州长3月初签署枪支管制法案,将购枪年龄提高到21岁,并允许法院剥夺民众持枪权利——如果裁定他对自己或别人造成威胁的话。随后,该法案就遭到美国国家步枪协会诉讼,称其违反了美国宪法。

  总统特朗普仅仅指示司法部提案,立法禁止 “撞火枪托”为配件,因为它可以加强枪械的杀伤力。但就在学生开始游行前数小时,他签署了1.3万亿美元的开支法案,而该法案在控枪问题上没有采取任何新的重大措施。

  在控枪人士看来,有些举措不仅没有涉及问题的根本,反而有可能是让情况变得更糟的“馊点子”。

  比如,佛州政府在帕克兰校园枪击案发生后允许接受过培训的教职工在校园中持枪,而特朗普也曾公开表态称这是个好办法。但不少抗议者都认为这个主意违背常识,因为更多的枪支只会让校园更危险,而不是更安全。

华盛顿街头到处都是高举反枪支标语的人们。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邓敏 摄
华盛顿街头到处都是高举反枪支标语的人们。 中新社记者 邓敏 摄

  在美国,每20分钟就有一人被枪支暴力夺去生命,但是,控枪法案总是一再难产。愈演愈烈的抗议行动似乎在松动这一土壤,最新民调显示,69%的美国人支持更严格的枪支管控法律,2016年支持的人数为61%。

  部分美国企业已经采取行动,大型零售店包括沃尔玛和迪克体育用品都宣布,不再售枪给未满21岁的顾客。银行和金融服务业者花旗集团也宣布,未来将仅与支持买枪先做背景调查、未满21岁不得购枪、不卖高容量弹匣或撞火枪托等装置的公司结盟合作。

  转机也许并不遥远。参与示威的不少学生都将在几年内成年并获得投票权,他们或将成为未来左右控枪议题的主力。或许,投票权才能真正改变美国的枪支政策。

  (《中国新闻周刊》2018年第12期)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编辑:郭炘蔚】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