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外媒:贸易保护主义无助美国经济 将摧毁对美信任

2018年04月09日 16: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视频:专家析美挑贸易摩擦“伤人伤己”:涉全球产业链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4月9日电 由美国挑起的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受到全球媒体关注。外媒认为,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对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并不会有所帮助,还将加剧市场的不安定情绪,摧毁贸易伙伴对美国的信任。最终,受到损害的将是全球经济。

当地时间2018年3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华盛顿签署总统备忘录,依据“301调查”结果,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特朗普签字前对媒体说,涉及征税的中国商品规模可达600亿美元。
资料图:当地时间2018年3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华盛顿签署总统备忘录,依据“301调查”结果,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

  【贸易限制不能解决问题 反而造成损害】

  多家外媒指出,针对贸易纠纷,美方采取的措施是不理性的。英国《金融时报》的社评文章称,美国总统特朗普此前的推文“当你已经亏了5000亿美元的时候,你不会输!”,是对他贸易原则的一次简洁总结。这一原则把经济常识的缺乏与赌徒谬误混合在一起。

  奥地利《标准报》刊发署名为埃里克•弗雷的评论文章指出,特朗普以看待企业赤字的态度来看待贸易逆差,然而事实上,一个国家既可以从出口中获益,也能从进口中获益,后者有时益处还更大一些。

  《韩国先驱报》刊发评论文章称,美国面临的风险是明确和现实的,数百万美国农民,牧场主,制造业工人和消费者家庭将付出代价,而最直接遭到损害的则将是美国出口商。另一方面,尽管特朗普政府作出了承诺,但事实上增加关税无法“解决”贸易赤字。

  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网站援引美国国际商务委员会总裁彼得•罗宾逊称,不断升级的针锋相对的贸易摩擦并不能解决问题,还有可能对美国企业和全球经济造成严重损害。

  美国《纽约时报》评论员安纳•斯沃森的文章称,特朗普提出的许多贸易措施,包括钢铝关税,导致他自己的顾问、商界和共和党出现分裂。科技公司主张,政府采取的限制性措施最终可能会令美国制造业遭到惩罚,抬高成本,减弱公司的全球竞争力。而像农业这样受报复行为影响最大的行业,正因失去宝贵的出口机会而进行抗议。

  路透社援引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总裁威廉姆斯的发言称,贸易摩擦可能导致经济增长放缓、通胀激升以及生产率下降。他表示,“如果这是一条让我们都远离开放的路,我认为其影响是负面的。”

资料图:当地时间3月22日上午,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在参议院财政委员会的听证会上,阐述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当天中午,特朗普签署针对中国的总统备忘录。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邓敏 摄
资料图:当地时间3月22日上午,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在参议院财政委员会的听证会上,阐述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当天中午,特朗普签署针对中国的总统备忘录。 中新社记者 邓敏 摄

  【贸易保护摧毁对美信任 影响超越经济】

  《标准报》文章认为,特朗普想要缩小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但事实上,美国贸易赤字的产生有其内部经济因素,贸易保护主义并不会帮助特朗普实现他的目标。

  德国《中巴伐利亚报》以《不安定因素特朗普》为题刊发评论指出,面对贸易纷争,特朗普没有寻求在世贸组织框架内提起申诉,而是抡起大锤砸向美国之前亲手缔造的国际贸易体系。这不仅仅会埋葬企业税制改革的积极效应,还会摧毁贸易伙伴对美国的信任。

  英国《金融时报》的社评文章也称,历史证明贸易战没有赢家,其后果不可预料,可能远远超出经济层面。该报举例1930年的《司莫特-郝利关税法》说明“自我毁灭型保护主义”的后果。该法案提高了美国对2万多种商品的关税,而在加拿大和其他贸易伙伴实施报复之后,美国出口下降了逾60%,这些措施加剧了大萧条,同时对外交也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专家亚历山大•萨里茨基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中美贸易摩擦首先将触及全球原材料、石油、天然气、航空、汽车制造、电子和农产品市场。与此同时,美国或将遭遇他们目前还未预见到的、也最不想看到的结果。这其中甚至可能包括,美国要与世界进程和贸易自由化相隔绝。

  《今日美国》报援引独立投资研究机构CFRA专家林希•贝尔的话写道,“中美贸易谈判离结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投资商们希望,最终协议将比今天公开讨论的内容要更理想些。”而俄罗斯专家尼基塔•马斯列尼科夫认为,“理性思维早晚将获胜。”

【编辑:郭炘蔚】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