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一位哈萨克族博导“停不下来”的民族工作

2015年09月14日 11:2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上海9月14日电 题:一位哈萨克族博导“停不下来”的民族工作

  中新社记者 许婧

  “还是那句话,培养一个(少数民族)学生就是播下一颗民族团结的种子,我至少还要再坚持10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内,自新疆塔城来沪整30年、长期从事学生工作和民族事务工作的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田新民,再次表达他培养少数民族精英人才、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更好就业的心愿。

  1985年,哈萨克族青年田新民以高分考入上海交大,接连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并成为博士生导师。对民族政策的深刻理解,让他身兼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民族宗教专委会副主任、上海市少数民族联合会副会长、长宁区民族联会长等职务。

  甫到上海,田新民不太适应,所幸的是他得到了学校和老师的关心帮助,民族团结的种子自那时起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求学期间,田新民因为表现出众,成为学生干部,在其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他不自觉地将这份民族团结情扩散开来。

  由于出众,田新民提前就业,工作伊始便担任了上海交大六届新疆班班主任。他到新疆招生,走访学生家庭,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课程。为便于工作,他干脆搬进学生宿舍,和学生同吃同住,在少数民族同学中享有很高的声望。

  若干年的工作实践让田新民发现,仅仅依靠所谓“照顾”和“助学”,并不能让少数民族学生真正成才,甚至在就业市场中“越来越难”。于是他琢磨起更适合少数民族学生的成才路径,也真的让他摸到了“门路”。

  在田新民的努力和上海交大的支持下,除了在教学上“开小灶”、“严要求”,新疆民族班毕业生从1998年起,在大四第二学期上完专业课后便提前离校回新疆有组织地参加教学和就业实习,使新疆班同学能更多地和当地用人单位联系,找到满意的工作,同时也不影响正常教学。

  田新民本人也多次与新疆教委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办公室联系,想尽办法为学生推荐能发挥所长的工作岗位。“就这样,我们民族班学生在新疆受到用人单位热烈欢迎,民族班生源质量也不断提高”,言及此,低调的田新民露出了一丝微笑。

  2007年,田新民策划了“播四季阳光,育民族人才”——“阳光育人”志愿者服务团计划,以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全面成才。他希望多培养少数民族精英人才,寻找知名企业家担任优秀少数民族本科生职业导师,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包括对他们进行职业导航、具体指导和培养他们的各项综合能力,直至他们能独立发展。

  “不是帮困,是激励,是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素质和自信”,田新民的此项计划并不一帆风顺,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面临“钱从哪来”、“能否继续”等困难,最终他咬牙坚持下来。该计划已连续第九年开展,导师队伍扩展到100多人,约150名少数民族大学生受益,还有很多导师自发加入,自掏腰包资助名额外的优秀少数民族大学生。

  如今,这些精心浇灌的“民族之花”已成为社会中坚力量,尤为让这位教授欣慰的是已成为天津大学会计系教师的维吾尔族学生买买提依明,“据我所知这是首例,少数民族学生的学术能力得到内地重点高校认可”,田新民高兴地说。

  尽管教学和行政事务繁重,田新民的民族工作始终“停不下来”。“我希望阳光育人计划的机制和模式更完善,能成为一座桥梁,让更多人参与其中,无论我在不在,这个计划都能良好运行下去,其宗旨、核心不发生偏差”。

  维吾尔族小伙赛福鼎目前在上海交大攻读博士学位,是“阳光育人”计划第5期学员。不善言辞的他一说到田新民像打开了话匣子。“每当人生面临选择的关键时刻,是继续求学,是回新疆还是在内地就业,我都不由自主找到田老师,向他寻求帮助,田老师每次都及时指点,对我影响真的很大,一路走来,有田老师的陪伴真的很幸运”。(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