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不放弃!深圳滑坡现场全面铺开网格式搜救

2015年12月22日 09:40 来源:南方网 参与互动 

21日,胡春华、王勇在医院看望受伤人员。新华社发 受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委派,国务委员王勇代表党中央、国务院,率国务院有关部门于21日紧急赶赴广东省深圳市,指导“12·20”深圳市光明新区滑坡灾害应急救援、善后处理和灾害调查工作。目前,灾害已造成85人失联,16人受伤住院。伤员救治、家属抚慰、善后处置、原因调查等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中。

  鹏城入夜,天气渐凉!到12月21日23时40分,位于深圳西北部的光明新区泰裕工业园,已被超过10万平方米的塌方掩埋36个小时。

  “这里有生命的迹象,请求迅速增援!”就在几个小时前,又一个生命体征信号从二手车行的废墟中传出,救援人员迅速集结。直至此刻,在探照灯点亮的塌方现场,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大救援正在进行!

  20日中午11时40分,深圳光明新区凤凰社区恒泰裕工业园发生山体滑坡。截至目前,滑坡灾害共造成85人失联,33栋建筑物发生损毁。

  灾害面前,各级力量迅速开展抢险救援,第一时间抢救被困人员;广东各地消防、武警等救援力量迅速集结深圳,科学有效开展灾害救治;深圳社工、义工主动参与服务,与受困群众共渡难关;而在受困群众安置点,工友间、朋友间的温情和互助正在传递和蔓延……

  全力搜救,向着生命信号发出的方向掘进!全力搜救,为寒夜中可能幸存的受困者,燃起生的希望!

  救援力量“星夜兼程”

  再一次站在深圳市欧雷登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内,总经理黄永庆一脸茫然。20日发生的滑坡灾害,让他的公司车间尽毁,损失惨重。然而,却有一件事让黄永庆感到十分庆幸。

  “滑坡发生前10分钟,工人给我打电话,说好像发生地震了,厂房有强烈的震感。”黄永庆说,“我接到电话后二话没说,立刻让员工撤离。”之后的过程证明,黄永庆的果断挽救了超过100名员工的生命。“公司当时加班的115名员工,全部逃离出来了。”黄永庆介绍,汶川地震发生后,公司经常开展应急撤离训练,而这一次,平时花的功夫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日中午,工作生活在工业园附近的数百名群众,与欧雷登公司的员工一样,经历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从光明新区凤凰社区恒泰裕工业园后侧涌来的泥石流,瞬间侵袭了三个工业区,损毁超过33栋建筑物。有幸存者称,被泥石流追赶时最近的距离不到10米,另一些人甚至亲眼目睹了泥石流夺去亲人的生命。

  灾害来袭,牵动万千市民关注的目光,也考验党委政府应对和处置灾情的能力。灾害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和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对抢险救援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省市领导第一时间奔赴现场、组织救援,各路救援队伍迅速到位、开展行动。

  时间就是生命,灾情就是命令。从灾害发生的那一刻起,接力救援的号令就已经吹响!灾害现场成立指挥部,连夜召开现场抢险救援会议,迅速组织力量,开展抢险救援,全力抢救被困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坚决防止次生灾害……

  这场应对灾害、营救生命的战役,哪怕在深夜依然在继续,更多救援力量“星夜兼程”,朝着深圳进发。

  绝不放弃一丝希望

  顶着斜风细雨,深一脚、浅一脚地巡查在塌方泥土上,整整一个下午,来自深圳公安消防支队的消防员小李都没有停歇,他希望能尽快找到幸存者。这种救人的紧迫感,与他平时出火警时的感受是一样的。

  深圳公安消防支队是灾害发生后第一支赶到现场的救援队伍。经“119”动员,光明、公明、特勤二中队7辆消防车、30名消防员到场处置,更多增援力量随后赶往现场。

  20日下午15时,滑坡灾害所在地已是茫茫一片黄土。“尽快找寻生命的痕迹”,这是先期抵达的广深两地消防队员共同的信念。

  科学的搜救分工,确保了救援工作的高效推进:一部分消防员手持生命探测仪对灾害现场进行地毯式排查,尽全力寻找生命迹象;一部分人对现场残留的煤气管道进行检测,并排查是否存在危险品和易燃易爆品,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另外一批救援人员,则专注探测泥石流二次发生的可能性,确保现场救援人员的安全。

  深圳市光明新区人民医院收治了最早救援出来的伤员。此刻,除了空出病床,加强医护人员备勤,还有一部分医护人员赶到了灾害现场,为随时可能救援出的幸存者进行及时救治。“我们随时候命,抢救生命,节约哪怕是一秒的时间都是好的。”一名医护人员说。

  入冬的鹏城,因天降小雨更显阴冷,但肩负救援使命,消防队员早已忘却了寒冷。“如果发现有生命的迹象,先插上一面红旗。”20日23时左右,现场救援的消防队员告诉记者,已经发现多处有生命迹象,但仍需进一步确认和搜查。

  盘旋在天空的无人机记录了这样一幕:21日凌晨的救援现场,灯光依然明亮,挖掘机轰轰作响,拉网排查的消防员,在暗夜中不断流动。“我们会整夜探测、救援,绝不放弃一丝希望。”一位来自广州的消防员说。

  截至20日晚,广东省消防总队共调派广州、深圳、东莞、惠州、佛山等11支消防救援队104辆消防车、566名消防官兵、123台生命探测仪、4台无人机、30条搜救犬参与救援,共疏散和救出14名生还者。截至20日21时30分,消防部队共分成25个搜救小组,对现场已经进行了两轮全面搜救。截至20日23时,现场搜救点扩大到20个左右,10余台挖掘机和陆地搜救犬参与搜救。

  21日凌晨3时,现场指挥部决定将灾害现场搜救方式调整为机械加人工网格式搜救,调用78台挖掘机从不同方向展开大规模挖掘,同时组织1200名消防、武警和公安民警配合开展搜救工作。截至21日17时,广东省、深圳市已经组织2906名救援力量进入现场展开搜救,投入各型特种车辆406台、生命探测仪123台、搜救犬30条,共开展了9次地毯式排查。

  科学救援降低损失

  “在城市地区丘陵地区发生这么大的灾害是过去很少见到的。”在21日召开的滑坡灾害救援第四次通报会上,中国铁路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国楠直言灾害救援存在相当难度。

  在覆盖面积超过38万平方米的泥石流区域探寻和营救生命,显然并非易事,而科学救援就非常重要。

  据深圳市住建局局长杨胜军介绍,事故发生后,该局邀请了15名专家为抢险救灾提出技术援助。截至20日19时左右,基本确认滑坡主轴能量已基本释放,滑坡土体已基本趋于稳定,可以在滑坡和倾斜的房屋建筑物开展抢险救灾活动。

  杨胜军称,在组织大型机械进行开挖的时候,既要考虑对有可能掩埋在土体下方人员的伤害,也要考虑次生坍塌和滑坡等灾害影响救援人员的安全,所以分成4个专家小组分别对4支抢险救灾的专业队伍实地手把手现场指导救援。

  “20日晚,住建局组织了大型土方工程机械70多台,连夜进行作业,打通现场四个救援通道,保证所有救援的施工机械能第一时间进入现场救援。”杨胜军说,市住房建设局还组织建筑结构专家对滑坡附近的房屋建筑,根据受影响程度安排对房屋后续的处理措施,另外还安排了3个边坡监察专业队伍连夜值班。

  截至21日12时,参与救援的大型工程机械截已经达到172台。“也有个别发现有生命迹象,正在进行紧张的抢救。”杨胜军说。

  事实上,科学施救,正在抢救生命创造更多空间。从救援开始至今,已经有多个救援点出现生命迹象。21日中午,搜救人员正在一处被埋的大楼内探测到生命迹象,现场调动了5台挖掘机轮流作业,截至14时30分,救援工作仍在进行。

  21日17时,位于滑坡边缘的一个二手车行,再次传来生命信号。据记者了解,灾害事故发生后,车行老板回车行清点东西,听见有汽车贴片敲击声,遂报警。目前,中国矿山救援队已监测到生命体征,正抓紧开展营救。

  在救援进入第二个夜晚的时候,救援总指挥部传来好消息:失联人数从91人下降为85人。“在黄金72小时救援期内,我们的搜索不会停止,我们也希望迎来生命的奇迹。”中国矿山救援队一位队员说。

    延伸:

  特写:黄金72小时 昼夜救援

  “黄金72小时,我们将争分夺秒展开救援工作!”截至22日零时记者发稿时,深圳光明新区滑坡灾害已经发生30多个小时,记者从抢险救援指挥部获悉,救援工作仍在不分日夜、争分夺秒地进行。有两处生命探测仪显示有生命特征的救援点,各救援队正在想方设法进行救援,大家都期待救援能够获得成功!

  在紧急救援进行的同时,妥善做好疏散群众和失联人员家属安抚等善后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据悉,光明新区和深圳市市民政局成立了300人的善后工作小组,制定了周密的安置方案,紧急调集应急救援物资,在光明新区体育中心以及附近7家酒店设立了临时安置点,共安置人员624名,发放了棉被、毛巾被、棉大衣以及足够的饮用水和食物;并发动200名干部、社工和义工,积极做好受灾群众的情绪安抚、秩序维护等工作。

  释疑:此次深圳山体滑坡救援为什么这么难?

  21日14时30分,深圳市光明新区滑坡灾害救援第四次通报会邀请中国铁路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岩土科学专家刘国楠谈救援的难度。刘国楠表示,此次滑坡体的厚度很大,机械人工来刨堆积的土方发现八九米都到不了底,经商讨采用分层剥离,多次生命探测的方法救援。

  “我个人体会,这一次滑坡是我从业30多年来第一次见到,而且这一次的滑坡引起的灾害也是我们很少见到过的,当然说成昆铁路有上千万方的大滑坡,但在城市地区丘陵地区发生这么大的灾害是过去很少见到的。”刘国楠表示,在国际上也只有印度尼西亚在上世纪90年代一个垃圾填埋场滑坡造成泥石流造成人生命的损失,在国内这是第一次。

【编辑:魏巍】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