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 将打造怀柔科学城

2016年01月22日 14:44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 
北京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将打造怀柔科学城

  中关村对于北京意味着什么?

  摘登

  关键词:依托中科院打造怀柔科学城

  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引擎。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动计划,支持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发展。鼓励发展投资促进、培训辅导、媒体延伸等创新型孵化器,打造特色鲜明的众创空间……

  ——《政府工作报告》

  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增强创新发展能力,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率先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机制……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创新战略高地,成为国家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

  主动服务国家重大创新战略,全力支持配合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科学计划在京实施……建设好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和未来科技城等央地共建共享的协同创新平台。

  中关村科学城重点支持原始创新,聚集产学研创新主体和产业高端要素,集中建设新型特色园区和技术研究院,形成国家知识创新和战略性新兴技术策源地。

  怀柔科学城重点拓展与中科院合作,依托大科学装置集群和怀柔科教产业园搭建大型科技服务平台,打造我国科技综合实力的新地标。

  未来科技城重点支持中央企业,聚集一流人才、集成科技资源,深入推进军民、央地融合发展,建成代表我国相关产业应用研究技术前沿水平、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高地。

  全力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强化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创新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充分发挥人才、科技和知识优势,全面提升引领支撑和辐射带动作用,打造全球创新网络的关键枢纽,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十三五”规划》

  对话

  中关村创业大街运营公司海置科创董事长

  姚宏波谈创新创业

  北京晚报:中关村创新创业有怎样的业态?

  姚宏波:从我们中关村创业大街来说,现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创新创业生态链条。到2015年12月,累计入孵创业团队700个,超过100个海外团队;合作投资机构超过2500家,有375个团队获得融资,平均每家融资500万元,融资额18.75亿元。在这里,不管是孵化、培训、投资、媒体宣传,甚至细分的软件硬件、人力招聘,还有传统行业、互联网行业,都形成了一个聚集。

  北京晚报:如何理解“引领、支撑、辐射”?

  姚宏波:实际上中关村示范区一直扮演着引领者的角色。以中关村创业大街来说,这条街只有220米长,它以更丰富的形态、更完整的链条来起到一个示范作用,最终可能影响到比如中关村地区搭建的大科学城。

  2015年创业大街先后接待国内外嘉宾来访862次,量非常大。这种态势也是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政策驱动下,还有商业模式下共同达成的。创业大街既是一个在政策引导下做出来的示范街区,同时它又是一个按照市场规律运行的产品。

  北京晚报:今年有怎样的发展路径规划?

  姚宏波:第一,依托于会客厅的现有服务,将其移植到线上,后台做强大的数据支撑,用于为创业机构和投资机构提供数据服务,这是我们会客厅基本的运营模式。

  再有一个是国际合作和交流,2015年我们在硅谷设立了工作站,与韩国多家机构进行了联合孵化活动,与英特尔签订协议共同运营智能硬件孵化,与法国联合设立中法项目加速器展开合作。2015年我们还做了创新创业季的活动,有来自15个国家的很多团队参加。下一步还会与更多国家产生广泛的合作,今年要通过链条的完善,比如资本的介入,服务内容的深化和更精准,让这些国际项目真正地落下来。

  我们要在2016年着重通过总结自身和对外交流积累的经验和素材,推出和形成创新创业服务的规范化标准。然后把这些标准辐射、复制、推广出去。魏婧 J238

  点评

  打破体制束缚

  释放创新创业活力

  市政协委员

  中关村科技园区

  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王汝芳

  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需要营造适宜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重视企业技术创新的主导能力,同时提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能力。中关村今后要想更好地发挥引领支撑和辐射带动作用,就必须处理好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通过简政放权,壮大市场机构的力量,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打破体制机制的束缚,不断释放创新创业的活力,推动协同创新,包括推动一些科技品的改革,来提高政府的管理服务能力。

  此外,要开展有利于创新创业的人才、财税、金融、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政策创新,建立健全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撑体系。同时,着重发挥好创新型社会专业服务组织,来建设高校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营造一种文化氛围。

  宗媛媛

【编辑:王忠会】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