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华时评:“返乡记”不能片面放大悲情

2016年02月16日 17:03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新春佳节,万家团聚。与之相伴的,还有一些人的回乡见闻、返乡笔记等风行于网络。从“博士生的返乡笔记”“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再到真伪莫辨的“上海姑娘逃离江西农村”,牵绊无数人乡愁的“梦里老家”,忽然在网络空间成了令人忧心的苦难之地。

  不可否认,部分返乡记的确道出了乡村中存在的一些真问题,诸如陈旧的风俗、相对落后的交通、不尽如人意的居住环境等,确实需要改善。在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的同时,乡村不应沦为被遗忘的角落,需要引起更多关注,得到更多扶持。

  但是探讨乡村的变迁,参照物的选取非常重要,否则很容易陷入以偏概全的误区。一些返乡笔记所折射出的乡村闭塞与萧索,是在潜意识中拿乡村与城市对比。在城乡差距客观存在的现实面前,乡村在很多方面当然不如城市便捷、繁华。

  如果以时间为轴纵向观察,乡村的很多新风貌与新变化令人印象深刻。从许多家庭新修的房屋,随处可见的摩托车、家用轿车,到年轻人进城后学到的新知识、新技能,以及返乡创业带回的激情,都在农村广袤的土地上涌动,成为改变农村面貌的动力源泉。而淳朴的乡情民风,依然流淌在人们的血液里,氤氲在浓郁的乡村年味中。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很多人来说,回乡寥寥数日的观察,注定只是对乡村的惊鸿一瞥,其所记录的也只是乡村的皮毛和侧影。过度聚焦于消极和不足,难免有失偏颇,绝不应漠视乡村的积极和改变。

  尘世的乡村不可能远隔世俗纷扰,不可能白璧无瑕。在社会转型期,在视野、学识、履历不断翻新的“我们”眼中,那个承载着无数人乡愁的农村,也正承载着“我们”更高的期许。

  城乡二元结构之下,诸多鸿沟和壁垒的消除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乡村图景与心中期冀的蓝图契合,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更需要我们付出汗水和努力。在“故乡今夜思千里”的时刻,静默而安详的农村依旧可以安放人们柔软的乡愁。让我们“饱含泪水”的故乡,尽管有着诸多不完美,却永远让我们“爱得深沉”。记者梁建强

【编辑:孙静波】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