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16个传统村落一村一规划 3村规划已获批复

2016年02月19日 10:34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 

  本市16个传统村落一村一规划

  (记者 李祥)“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烧”,这是什么字?对门头沟稍有了解的人都会猜到,这就是爨底下村的“爨”字。 “爨底下”是一个坐落在门头沟的小村落,大部分为清后期所建的四合院。该村也是本市入选中国传统村落的16个村落之一。记者从市农委获悉,目前这些村落按照“一村一档案,一村一规划”的要求,全部建立了传统村落档案,根据每个村不同的历史沿革、建筑风格、文化传承等特点制定不同的规划。目前13个村落保护规划已编制完成,3个村落的保护规划已经得到了批复。

  2012年,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的部署,市农委会同相关部门在全市开展了传统村落的普查工作。经过区县推荐、专家审查与现场核实,初步确定52个村落基本符合传统村落的认定条件。之后这些村落被作为中国传统村落建议名单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推荐。截至目前,本市共16个村落入选该名单,占全国名录的0.6%。

  然而,目前本市在传统村落保护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市农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最大的问题是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比较突出。近年来,为避免出现建设性破坏,新农村建设的相关基本政策没有覆盖传统村落。同时传统村落又缺乏专项支持政策,这就造成了大部分传统村落基础设施不足,村民住房条件较差。“也就是说,各级政府希望传统村落能够得到保护,保留乡愁记忆;但村集体合作开发、村民自行翻建住房的需求非常大,保护意愿不足。”此外,农民积极性不高,一半以上的传统村落仍为低收入村落,以及市级配套资金不足等问题都制约着传统村落的保护。

  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传承过程中形成的重要遗产,是本市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市农委会同规划委等多个部门共同推进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目前所有入选中国传统村落的16个村落,按照“一村一档案,一村一规划”的要求,全部建立了传统村落档案,并根据每个村不同的历史沿革、建筑风格、文化传承等特点,专门制定了中远期发展规划。目前13个村落保护规划已编制完成,门头沟爨底下村、琉璃渠村和房山区水域村3个村落的保护规划已经得到了批复。

  昨天,记者来到门头沟区斋堂镇的爨底下村。沿着村落漫步,脚下石板不禁引人注目,大都为紫色、绿色或灰色。斋堂镇工作人员介绍,当地有“紫气东来”之说,且这些岩石都采自当地石山,村民就地取材,构成山村一道亮丽的风景。

  爨底下村的屋子也盖得极为精致,下有门墩,上有门簪,旁边有供门神的神龛,墙上是“福寿禄”的壁画。走进门楼,必是雕砖镶嵌的影壁。墙壁上有很多阖家欢乐、喜鹊登枝等象征吉祥富贵的壁画 。

  市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几年门头沟区通过控制人口增长,严格限制翻建民居,保护古村落的整体布局。对保护规划中没有具体规定的项目,全部采取先规划、后论证,最后实施的方式,确保不对古村落造成破坏。

  爨底下村保护规划便是由政府聘请中国建设规划院等专业院所进行设计的。记者看到,规划明确了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用水管网、污水处理、垃圾清运、厕所等进行了改造,同时提升人居环境。

  目前本市只有16个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市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扩大保护范围,相关部门正在开展本市传统村落名录的调研和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以扩大保护范围。

【编辑:王忠会】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