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唐山“90后”做地震幸存者调研 关注城市的记忆

2016年07月30日 21:4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唐山7月30日电 (李茜)今年是唐山大地震40周年,有这样一群唐山“90后”,虽然离那场地震久远,但是他们想了解生养自己的这片土地,所以对身边的地震亲历者做了采访调研。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53秒,河北省唐山市,一场突入其来的7.8级地震,顷刻间将这座百年工业重镇夷为废墟。

  24万人罹难,16万人重伤。这场灾难被称为“20世纪全球十大灾难”之一。灾害之巨,震惊世界。曾有外国官员“断言”:唐山这座城市,将从此在地球上消失。

  来自唐山滦县的邱雅静记得,如今年过八旬的奶奶每每提起1976年那场地震,仍泪流不止。因为奶奶的父亲在地震中丧生,而在唐山市上班的爷爷是在地震发生几天后才回到村庄报平安,然后又即刻回到唐山市用汽车运输遇难者的尸体。那时候的唐山人一夜间变成了一无所有。失去家人的痛苦与失去家园的难过,大地震后面临一次次的余震。“地震留下的痛苦难以抹去。”邱雅静说。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新闻专业大四学生张然是此次调研小组的组长。他告诉记者,因为今年是唐山大地震40周年,他和另外10名该校的唐山籍“90后”对30多名当年地震亲历者进行调研。

  “很多‘90后’对那段历史不熟悉,但是那是这个城市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地震留给世人的思考不应在我们这代中止,我们有必要让唐山的抗震精神继续传承下去。”

  邱雅静说,唐山重建又好又快。即便是农村,唐山人工作踏实,生活有奔头。“唐山就是从废墟上重生的,我为这个城市,为这个民族感到自豪。”

  生于1995年的马艳晨说,爷爷在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联系天津的家人,把唐山一家老小送到天津后,全心地投入到抗震救灾中。在对家人进行采访后,她将访谈以日记形式写成调查报告。“终于理解,为什么全家人每年夏天都去一次抗震纪念馆,现在明白,这是唐山人祭奠过去的传统。”

  22岁的张然说,他们11个同学用了两个月时间做关于唐山大地震亲历者调研,重新认识了这座城市,对家人有了另外一种心疼和敬畏。

  调研结束后,张然专程来到曾经路过无数次,却没能好好看一眼的城市坐标——唐山抗震纪念碑前,用手机记录下这座城市的新貌。“这一次,认真读了一遍纪念碑文。活下来,真好!”(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