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院士谈“核”:还需军民融“合”

2016年09月26日 20:4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西安9月26日电 题:院士谈“核”:还需军民融“合”

  中新社记者 张素

  26日在西安举行的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展览会上,一台医院中子照射器颇受关注。

  85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永茂主持设计了这台“医院中子照射器”。他说,这是世界首台专门用于“硼中子俘获疗法(BNCT)”治疗恶性肿瘤的装置,填补了中国医学史上“硼中子俘获疗法”应用的空白。

  具体来说,医院先给患者肿瘤部位注射含硼元素的营养液,再用中子“轰击”肿瘤部位,引起硼元素剧烈反应,从而杀死癌细胞并避免“伤及无辜”。

  2015年9月9日,该装置在中国内地首例黑色素瘤患者临床试治中达到预期验证目标。周永茂说,这台装置拥有中国全部自主知识产权,是“军民融合”的典型:一方面是“核民用化,为百姓谋福利”,堆芯实现了低浓化,可以顺畅进入核医疗市场;另一方面实现了“国家技术与民间资本相结合”,并将带动抗癌药物、癌症监测等技术发展。

  据介绍,医院中子照射器堆芯一炉装料可持续使用20年,一台装置平均每年可治疗200至400名癌症患者。国际原子能机构称其为“具有亲用户的核安全特性”,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周永茂看来,“核”的好处不止如此,他以中子活化分析为例,无论是追溯牛顿、拿破仑、光绪等历史名人的死因,还是为普通人测定其体内缺少什么元素,都可以通过这个方法检测出来。

  说起外界“谈核色变”,周永茂表示,自己从大学时期接触核能至今也有一个认识过程。比如核电,他坦言,既要看到核电的好处,“1公斤铀—235释放的能量等于2500吨优质煤”,也要注意到发展核电会为环境带来根本性问题,处理核废料的难度极高。特别是切尔诺贝利事故、福岛核安全事故等出现,“核安全”迫在眉睫。

  中国核学会荣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乃彦,多年来致力于向公众科普核电知识。他在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期间受访时说,中国核电建设始终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原则,核电安全水平不断提高。不久前,王乃彦曾通过网络直播平台与51名参加海南核电环岛夏令营的营员“面对面交流”。

  院士们也对建立核技术产业化基地给出见解。来自中国核学会的数据称,美国核技术每年占国内生产总值3.5%—4%,中国目前还不到0.3%。专家建议,可以从核医学、核农业、核工业等领域切入,形成核技术的产业链,最终形成军民融合的核技术研发基地。(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