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形象研究中心在上海交大成立

2016年12月08日 14:1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上海12月8日电 (记者 许婧)国际媒体眼中的中国形象是怎样的?如何架构国家形象研究的数据挖掘?12月8日,“中国形象研究高端论坛暨中国形象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

  中国在国际上存在着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形象的一定“反差”,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他塑”而不是“自塑”,国际话语权仍处于较弱势的地位。迄今为止,学界尚未获得关于中国形象及其成因的全面而客观的认识。

  全球化和中国崛起提供了塑造新的中国形象的历史契机。上海交大外国语学院院长胡开宝教授表示,中国形象研究涵盖世界主要国家对中国形象的认知,涉及翻译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和传播学等,因此开展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形象研究,深度分析中国形象的具体特征和成因,显得十分必要。

  鉴于此,上海交大中国形象研究中心成立后,依托上海交大外国语学院语料库翻译学和语料库语言学的学科优势,将发挥多学科合作研究优势,开展跨学科中国形象研究。

  该中心的主要研究领域涵盖中央政治文献及其外译与当代中国形象构建研究、现当代中国文学作品及其外译与当代中国形象研究、国外学术文献中的中国形象研究、国外主流媒体中的中国形象研究等。

  当天,来自中国外文局、英国杜伦大学、澳门大学和上海交大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齐聚上海,围绕中国形象研究展开深入讨论和交流。

  澳门大学教授李德凤从翻译学视角入手,考察“中国梦”的英译在国内外英文媒体上使用的差异,指出该词的英译对中国文化价值观传递的启示。上海交通大学葛岩教授在社会认知心理学视角下,介绍如何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摆脱国家形象建构中“他塑”和“自塑”的认知论困境。(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