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候鸟型”人才集聚海南 当地多措并举“为我所用”

2017年04月13日 22: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三亚4月13日电 (记者 尹海明)“人才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三亚吸引‘候鸟型’人才开创了全新的人才利用模式。”中国工程院院士丁德文13日在三亚市“候鸟型”人才座谈会上说。当日,丁德文和中科院院士谢华安等10多位“候鸟型”人才代表参加三亚市“候鸟型”人才座谈会,围绕“共建共享精品三亚”建言献策。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海南省政府及海口、三亚、陵水等市县多次以座谈会的形式听取“候鸟型”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并出台相关文件,大力吸引“候鸟型”人才。

  海南生态环境独特而优越,每年冬季都会吸引全国各地的退休专家学者、企业高管、资深专业人员等前来度假、疗养,“候鸟型”人才已成为海南独特而珍贵的人才资源宝库。三亚官方提供的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每年到三亚过冬疗养的“候鸟型”人才总数已达到8000至1000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3000多人。

  “三亚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发自内心要尽量为三亚人民做贡献,积极参与到‘美丽三亚’的建设行动当中。”从1972年开始每年都到三亚进行南繁工作的谢华安说,从仅有一条街的小镇发展到现在,三亚的变化今非昔比,这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欣欣向荣地新气象。他号召广大“候鸟”为建设美丽文明的三亚添砖加瓦。

  丁德文表示,三亚吸引“候鸟型”人才为地方发展服务的同时,也使得“候鸟型”人才得到了价值再利用的空间,这是尊重人才的表现。他表示,如果有机会将会在海洋事业、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旅游等方面为三亚的发展做出贡献。

  据记者了解,2011年,三亚在海南率先出台了《关于发挥候鸟型人才作用的意见》。近年来,三亚在老教授协会、南繁研究院、301医院海南分院等重点单位设立“人才工作站”,在海南全省率先开设网上“候鸟型”人才服务平台,并依托科研院所、医院、高校等用人单位,为“候鸟型”人才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今年4月11日,海南陵水黎族自治县也在清水湾正式成立“候鸟”党支部和人才服务站,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广大“候鸟型”人才为海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三亚南繁基地每年冬季都会吸引袁隆平、郭三堆等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前来开展育种研究,2016年在三亚从事南繁工作的机构已超过200家,聚集各地人才约5000人;原国家海洋局海水淡化所研究室主任罗九如教授的海鸥召回工程在三亚产生了较大影响,她还被评为“感动海南2016年十大年度人物”。

  三亚市委副书记徐亚辉说,2017年1月,海南省出台《关于充分发挥“候鸟型”人才作用的意见》,三亚将积极完善“候鸟型”人才引进、流动、激励等各方面政策和机制,把三亚打造成一座人才的“海绵城市”。三亚将围绕当前重点产业、生态建设、公共服务等领域,引进、聚集一批急需的“候鸟型”人才;充分利用科研机构、医疗机构、高校、社团组织等,为“候鸟型”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全面梳理整合各类支持政策,为广大“候鸟型”人才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据了解,海南省出台的《关于充分发挥“候鸟型”人才作用的意见》指出,“候鸟型”人才是指到海南省季节性休养、生活、旅游,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在不改变其原有人事、档案、户籍、社保等关系的前提下,通过多种方式自愿为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省外人才。海南计划到2020年吸引使用“候鸟型”人才1万人左右。(完)

【编辑:叶攀】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