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科学家发现个体衰老“差异之谜”

2017年11月09日 14: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国科学家发现个体衰老“差异之谜”
    11月9日,《自然》(Nature)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蔡时青研究组的长篇论文《胶质细胞-神经元信号的遗传多态性调节衰老速度》。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供图

  中新网上海11月9日电 (记者 郑莹莹)每个人为何衰老速度不同,有些人衰老得快,有些人到耄耋之年仍保持较好活力?11月9日,《自然》(Nature)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蔡时青研究组的长篇论文《胶质细胞-神经元信号的遗传多态性调节衰老速度》,揭秘个体衰老“差异之谜”。

  对于衰老,科学界存在多种假说,比如:“内分泌假说”,认为机体的内分泌系统在衰老时会出现失调,进而引起机体老化。“代谢速度假说”则认为,机体消耗的总能量是一定的,机体代谢速度与其寿命长短成“负相关”。

  但这些假说往往只能解释部分衰老现象,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衰老的研究进入“基因时代”。与其他生物学研究类似,衰老研究的进展也是在秀丽隐杆线虫、果蝇和小鼠等模式生物上取得的。

  蔡时青研究组就是利用秀丽隐杆线虫来探讨个体之间衰老速度差异的遗传机制。

  “秀丽隐杆线虫在衰老研究领域是'功勋老兵'”,蔡时青在上海受访时介绍,这是一种可以独立生活的微小动物(成虫体长仅1毫米),其遗传背景清楚、生活史短、行为清晰,许多调控衰老的重要信号通路是在该线虫中首先被发现的。

  通过研究,科研人员首次揭示了个体之间衰老速度差异的遗传基础,发现一条新的信号通路可以调控动物衰老,阐明了“胶质细胞-神经元信号”的遗传多态性调节了衰老速度,形成近年来衰老领域取得的重要突破。

  蔡时青表示,调控个体之间衰老速度差异的基因,有望成为抗衰老的潜在靶点。

  该工作还发现衰老的进化,受新基因出现、自然选择以及不同遗传位点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这为理解衰老进化提供了新认识。

  据悉,该研究在蔡时青研究员的指导下,由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博士后尹江安和博士研究生高革完成。该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马普学会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李海鹏研究组,中科院生化所分子生物学平台,中科院植生所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的帮助;课题获得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资助。(完)

【编辑:孙静波】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